APP下载

培养阅读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

2015-05-30陈婷婷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6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燕子乌鸦

陈婷婷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习惯。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陶醉,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关键词】

培养  兴趣   享受   快乐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现在教改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加强认读,逐步提高

大家都知道,学生入学前认识的字很少,入学一段时间后,逐渐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为阅读奠定了基础。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注意力均衡分配能力,所以,即使课文中没有生字,很多学生阅读课文时也会一字一顿,或者反复重复,难以形成连贯的语流。因此,在教学《燕子妈妈笑了》这一课时,我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课堂上舍得花时间,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师、生领读,自由读,指名读,听读,分小组读,齐读等。让学生在朗读实验中得到体悟,习得经验,切实过好认读关。与此同时,在阅读训练中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设计了很有特点的自我评价:自己奖励自己大苹果。如:当初读课文后,我说:“你们读得很认真。如果你们自己认为读通课文了,请在课题旁奖励自己一个大苹果,并请你读给大家听。”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纷纷举手。当一个孩子读的时候,我又提出要求:“其它孩子认真听,并用手指着字。读的孩子读到哪儿,就指到哪儿,并分析每个字的读音。听完后请你对他们进行评价,并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字。”听读完后,我说:“如果听了他们读课文,你也会读通课文的孩子也奖励自己一个大苹果。”

二、培养习惯,持之以恒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不管你是否注意,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好的或不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认真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时拼读音节;联系上下文猜一猜;主动向老师和会认的同学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这些阅读习惯都应该从起始年级受到重视,习惯的培养是体现在细节处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反复抓,反复练。有的同学领悟能力强,平时在生活实践中注意观察,积累,识字量很大,阅读能力要强一些;有的同学领悟得慢一些;有的同学今天掌握了第二天又回到了原位;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教师应了解这些层次差异,做到面向全体,注重个性。《燕子妈妈笑了》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较长,段落很多(8个自然段)。除要求会认、会写和可以在查字表上查到的生字外,还有几个学生“无处可查”的字,如:“檐、刺”等。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设计了“勇闯字词关”游戏。以“勇敢者闯关”“人人闯关”“集体闯关”3种有趣的形式层层推进。“勇敢者闯关”中的勇敢者既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识字、阅读能力,同时也给大家起了示范作用。达到了以优生带动领悟较慢的学生,让学生在互助、互动学习中体验阅读的快乐的作用。“人人闯关”给以每个孩子实践的机会,使每个孩子真正掌握字词。“集体闯关”则使全班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巩固和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三、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当孩子们在有效的时间内解决了读书识字这个难度,他们真正感悟到了阅读的快乐!当课堂教学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你能说说谁让燕子妈妈笑了?什么事使燕子妈妈笑了?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此时,孩子们畅所欲言,他们不仅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特点,而且还领悟到了小燕子因为仔细观察事物,获得了知识的喜悦,领悟到了燕子妈妈因为小燕子做事认真,所以高興地笑了的真正含义。同学们说出了读书后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是学生通过认真读书自己得来的,是孩子们真情实感的流露。他们从听读到自读,从需要别人帮助,到舒心流畅的阅读,再次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形成阅读—识字—理解—获知—审美的完美的过程。

四、在读中结合说话训练

如果说“读”是对信息的输入,那么“说”就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如在教学《乌鸦喝水》的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时,我让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一生读,读后,我说:你读得很认真,只是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头脑中没有出现乌鸦“到处找水喝”的情景。大家想象一下,乌鸦“到处找水喝”,如果我们用望远镜看一下,你会看到什么?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涌现出许多奇特、丰富多彩的想像,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的说,我看见乌鸦找了好多地方;有的说,我看见乌鸦一会飞到树林里找,一会儿又飞到山上去找;有的说,乌鸦一边找,还一边说:“渴死我啦!哪儿有水呢?”有的说,乌鸦一边找,一边说:“水真难找哇!”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使他们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体会了乌鸦因口渴难耐而着急的心情,这时再让学生读这句话时,学生读得很投入,读出了乌鸦非常焦急的心情。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地参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广泛知识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养成产生深刻的影响。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燕子乌鸦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燕子
燕子
《青铜葵花》选段
小乌鸦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乌鸦喝水后传
燕子一家
乌鸦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