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语文教学在“读”中绽放异彩

2015-05-30杨赛男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6期
关键词:领悟阶段课文

杨赛男

【摘  要】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只重视精读阶段的引领,忽视自读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以及诵读阶段学生情感的升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便被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导致学生个性化理解的缺失。为此,本文将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 “度”,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

自读感知  精读领悟  诵读表达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以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容易重视精读领悟阶段,忽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两个阶段,当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时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这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定是支离破碎,缺少整体把握和自身感受的。同样没有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以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在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去体味感悟。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我们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指导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的情感表达、提升。

一、自读中感知,应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必欣欣然” 。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放手充分信任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天马行空自读自悟,不如教师操刀上马强硬灌输来的快。于是,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大加分析,再看看学生的反应:由于自主读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感受并不强烈,思考并不深刻……此时的学生充其量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都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亦或者是强加灌输给学生的阅读理解“标准答案”。这势必导致原本鲜活的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人。因此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让他们充分的亲近文本,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悟,而老师要做的仅仅是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

例如,在执教《妈妈的账单》一文时,我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条理、层次、结构等的分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课文,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小手就不约而同的地举了起来,紧接着我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出来,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又认真的读了起来,当孩子们的小手再度举起来时,我又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这次提出的要求是:想一想你刚刚圈画出的不懂的地方能否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解决呢?正因为我给了学生充足的自由阅读时间,给了孩子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孩子们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的异常激烈,参与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气氛也是极其活跃的,有了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注定了学生对课文的质疑将非常深刻,如“为什么妈妈写的都是“0芬尼”,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他又会怎么做呢?”……因为给了学生自己读,自己思考的时间,所以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不用我讲解灌输,如果哪位同学有不理解的地方,一经提出其他学生马上帮他们把疑难解决了。相信学生,学生就会送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不是吗?

二、精读中领悟,意在“巧”

阅读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品词析句的好习惯” 。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原有阅读水平是有限的,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引导和点拨。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切记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自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

三、诵读中表达,重在“情”

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作者心与心的对话交流。在教师分析讲解基础上获得的感悟是生硬呆板,缺少深切体验和情感共鸣的。要想实现一篇文章蕴涵的思想情感真正意义上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莫属。因此教师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多给学生预留朗读的空间,通过长短徐疾、抑扬顿挫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读出各中味道和文章的深层含义,最终领悟到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绝妙佳境。

《燕子》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在带领学生反复推敲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音调、停顿、重音和情感,把朗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的主人。为了渲染气氛,我还特意为课文配上了音乐,学生仿佛被音乐和描写小燕子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的美好词句所感染,个个读得声情并茂,从他们的朗读声中,让我感受到了春的生机,仿佛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时而从电线杆飞过,时而由这边的稻田飞到那边的柳树下,时而贴着水面轻轻掠过,水面留下一圈圈的涟漪……是的,孩子们带给我的是美好的享受,我带给他们的是于诵读中感悟真情,表达真情,真是妙不可言,情趣盎然啊!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多讀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小学语文教学就应当“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亲近文本,充分阅读,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宰者,也让小学语文教学在“读”中绽放异彩 。

【参考文献】

【1】洪镇涛.  以读为主——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及策略【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8(01)

【2】毛明月,王玲玲.  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30)

【3】刘蕴智.  朗读教学不容忽视【J】. 小学语文教学,2006(12)

猜你喜欢

领悟阶段课文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多么痛的领悟
背课文的小偷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背课文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