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习作教学真正返璞归真

2015-05-30殷勇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6期
关键词:体裁考场记叙文

殷勇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巧妙创设情境,营造习作氛围,让学生愉悦、自然、朴实表达出来,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倾诉出来,让习作教学真正返璞归真。

一、鼓励学生创意表达,习作体裁全面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要求对体裁全面放开,淡化了文体要求,考场作文不再局限于记叙文、议论文等实用文体,考生可以自主选择写作体裁,于是,书信、寓言、戏剧、小品、演讲稿等纷纷进入中考试卷。这无疑为学生自由发挥、展示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不少同学却对此产生了误解,陷入了盲目追求形式的误区,偏离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的初衷,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1.无视体裁规范,盲目随意写作

有些同学误认为,不限文体就是取消文体,可以信马由缰,海阔天空,“为所欲为”。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文章的体裁取决于文章所主要使用的表达方式: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就构成记叙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就构成议论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就构成说明文。而不少同学却不管这些,在叙事中随意插入大量议论、说明。在议论、说明中又详细叙述事件、描写情节、抒发感情,结果文章体裁不伦不类。

写任何文章都可以兼用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这五种基本表达方式。但因为它们的表达功能、效果不同,必须根据自己的表达意图权衡主次,确定体裁。文章体裁并非人为定制的模式,而是人们在长期写作实践中形成的共识。形式的创新也是必然的,但绝对无法在考场上一蹴而就。

2.忽视组织材料,盲目追求形式

有些同学面对中考作文题,不是先认真立意、组织材料,而是异想天开,寻求捷径,盲目追求形式,往往结果事与愿违,弄巧成拙。这种做法在前几年考分效应明显,成了“升格”诀窍,师生都趋之若鹜。

3.盲目追求语言表达,失去汉语言的规范

有些同学认为,文章里多插入一些英语、网络语、半文半白的词语,就是语言创新,就可以使语言出彩,获得高分。于是,诸如 “帅呆”“酷毙”等不伦不类的怪诞词语在文章中随意使用,正如程裕祯教授所说“如同美人的面庞上生了刺眼的疮疤”,伤了纯美的汉语言,失了汉语言的规范。其实,真有表现力的个性化的语言是“我手写我心”“写真性情”的语言,是自然、干净、朴实的话语,是自己的率真流露,只有那样,才能给人全新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二、习作的主题要突出,素材要为主题量身定制

那么是不是说形式追求就不需要了呢?回答是否定的。社会在发展,事物在变化,内容日新月异,形式也随之而变,文章体裁的更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形式创新需要经受时间考验,而真正成熟的新文体并不多见。作文与做衣相似,迷人的款式必须有相宜的材料,不是任何一块布料都可以剪裁成款式新颖的衣服,铜钱厚的老粗布绝对做不成潇洒飘逸的连衣裙。因此,习作的主题要突出,选取的素材要为主题量身定制。材料要新颖独特,不附平庸,一扫迂俗之气,能让读者看后,如酒后余香,不绝于口,令人耳目一新。从多方面多角度选材,刻画人物形象,能充分体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让人物形象丰满。可见,写作的关键是立意和选材。写作不在选材、立意上下真功夫,多下功夫,狠下功夫,是不行的。

三、训练写作基本功,洞悉生活挖掘新意

学生作文,不是把头脑中素材写到作文本上,而是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通过积极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认知过程,通过审题,选取典型的素材,而且要新颖,构思奇妙,能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运用语言要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因此,对学生必须训练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一要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积累生活。要洞悉生活,抓住生活的本质,挖掘生活中内在的习作素材,在描述时要有声有色,表达真情。要学会选择角度、写出新意、语言清新,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读起来显得妙趣横生。二要进行严格的体裁训练。初中生以记叙文、议论文为主,记叙文以叙述情节、描写场景训练为主;议论文以提炼观点、选择论据、组织论证训练为本。这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正道。要练好基本功,有了扎实的体裁认知,掌握了各种体裁的特点,才能够找到与内容相适应的形式,才谈得上创新;而只有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和谐搭配的文章,才能给人以美感。否则,舍本求末,必然步入追求形式的误区。

四、作文要独具匠心,平时练笔千池墨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铺直叙,要制胜,就得独具匠心、别出心裁。写别人没写过的,写别人没想到的,写出新意。不过,想惊人,首先须正己,合正道,才能扬正理;求变化,首先须求真,真情在,才能动人心;创新奇,得有自然美,质朴在,平中才见奇。而这些全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在平时的训练之中。细观察:摸情节、看动作、听话语、感受心底動态;深思索:辨真假、析是非、认方向、洞察生活根本;敢创新:多动脑、多角度、多尝试、烂笔头里出新奇。一句话,摄影棚中万滴汗,银幕动人半分钟,平时练笔千池墨,考场创新才成功。

我们必须在考场上克服盲目追求形式的心态。中考作文限制严格,紧张急迫,不容细斟慢酌,从容构思;无暇细修慢改。它只能一锤定音,不能失败。因此,我们既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取巧心态,也要防止心血来潮的考场冒险。在考场上追求形式之美,必须对自己脚踏实地的真功夫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功夫浅,固然不可妄动;即使功夫深,也勿舍稳趋险。教师也务必对学生晓以利害。否则,继续进行“包装训练”,对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无异于拔苗助长、釜底抽薪。

总之,教师要巧妙创设习作情境,营造习作氛围,让习作教学真正返璞归真。

猜你喜欢

体裁考场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如何写好记叙文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