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如何抓住语文文本中那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

2015-05-30陆丹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6期
关键词:归有光文题内心

陆丹

【摘  要】

在教授文本的过程中,一篇文本往往有很多值得讲的内容,很多老师经常会陷入“教什么”“怎么教”的困境中,所以一篇文本往往被拆得支离破碎,被“细细”去讲解。看似“面面俱到”,实则“面面不到”。不如抓住文本的一个点、一条主线去进行拎读,再夯实敲碎,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收获“这一个”。

【关键词】

拎读  线索  文眼  细节描写  文题

一、牵“一条线索”

很多文里,根据文本的内容、文体都会有不同的线索。而抓住《项脊轩志》情感线索进行拎读,能很多地感知作者由青年到老年的那种时事变化后的感慨。通过拎读情感变化和原因的过程中,体会细节背后的深沉的情感。

所以我这节课设置了一个重点:体会作者情感由“喜”到“悲”的过程,特别是“悲”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层次。

“喜”从何来?我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一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概括项脊轩的特点。二“喜”在何处?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感受“喜”的一个铺垫。体现了问题的层次性。

“悲”从何来?我先设置了以下环节,让学生将归有光的“败屋”与陶潜、刘禹锡的“陋室”进行比较感知,作者内心与陶刘二人内心的不同,归有光内心自然无法做到像陶刘二人远离尘嚣,怡然自得,恬然自安,他内心还有很多的悲痛。

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归有光的“悲”,所以我设置了如下环节:试概括作者的“悲”有哪些?学生从文中段落,概括出了三点:“悲”一:大家庭的衰败离析;“悲”二:亲人阴阳两隔;“悲”三:仕途不顺,有负亲人。

然后又让学生结合文中的细节描写,仔细品味作者“悲”的不同内容和不同层次。为了让学生有条理地抓住细节赏析“悲”情,我设置了如下环节:将前面概括的三个“悲”与“家庭、母亲、祖母、妻子、归有光”结合起来,将“归有光”放在最后,将少年与中年时不同的“悲”进行比较,水到渠成。

二、牵“一个文眼”

以李煜的《虞美人》为例,原先我设置的课堂环节是:“音读”“意读”“情读”“诵读”,这四个层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层层推进。反思这节课,我感觉这一条“线”上有几处“线头”是需要剪除的。

一是开头的作者介绍和评价部分,这一部分本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诗歌,在开始就告诉了学生这是李煜的后期词,他的后期词的特点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可却大大地干扰了学生自主地探究作者的情感。

二是对文本的译读。即使是用优美的散文语言也无法诠释,诗歌语言特有的含蓄、韵味和诗意。如果要挖掘出诗句深层的情感,学生自然会结合课下注释去梳理诗句的意思,如“了”“不堪” “阑”“砌”“应犹”“朱颜”“几多”。

三是对文本手法所进行的小组讨论。在学生探究作者情感时,自然会牵连出这些手法,所以最后不需要再进行小组讨论,只需指名学生作一总结即可。

剪去如上这些繁杂的“线头”,那么那条主线自然就清晰简单了。

即扣住本词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千古名句中的,也最能概括全词情感的词——“愁”,然后顺着这条线深挖下去,在分析作者哪些“愁”上让学生小组讨论,文中哪些字词应该重点读才能表现作者的愁,逐渐挖掘出作者有哪些“愁”。学生在讨论中自然会解决诗歌诗句的意思,解决诗歌的背景,扣住文中的炼字、意象等等。调动他们自己对诗歌独特的鉴赏能力,并在其中得到一些方法。

如《老王》中的文眼“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又如《想北平》中“可是,我真爱北平,这种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口的”,说出的爱与说不出的爱。

三、牵“细节描写”

同样的一篇《项脊轩志》,细节描写是其中的特色之一。也可以只牵住“细节描写”在体会其妙处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其中复杂的情感。如:“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感受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后的杂乱无序。

“始为篱,已为墙”门到篱到墙,其中变化之快,数量之多,感受大家庭成员之间内心的隔阂与人情冷漠。特别是让学生鉴赏了“已”的好处。“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感受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后的杂乱无序。

母亲:“某所,而母立于兹。”“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让学生体会一个“自少失母之儿”对母亲回忆时的“悲”。

祖母:从“以手阖门”“自语”“顷之”等细节中,感受到一位老人对爱孙的殷切希望。

作者在回忆母亲时是“泣”,而回忆祖母时却是“长号不自禁”,让学生体会到祖母对作者的关爱是对其学业上的,是真正触及到作者内心的。

妻子:“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述诸小妹语”体会妻子在世之年的夫妻恩爱有嘉。“室坏不修”“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生前死后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睹物思人,人何以堪的深深悲痛。在比较过程中,我让学生想象描述了“凭几学书”“述诸小妹语”当时的情景,更进一步体会作者与妻子在一间小屋内夫妻把手学书的恩爱场景;以及妻子向小妹炫耀家中阁子的神情。更能与后面枇杷树“亭亭如盖”的沧桑之感形成鲜明对比。

从文中“竟日、扃牖而居、以足音辨人”等细节可以看出,作者刻苦读书,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之后一年即考上了秀才。而中年时作者屡试不第,和妻子儿女的相继离世,重重打击下,作者的“悲”是更为深沉的。

又如《亡人逸事》中的细节描写也十分精彩,也可牵其细节进行教学,诸如此类。

四、牵“文题”

“文题”往往是一篇文章主要内容、主旨或思路的体现,很些文本如果能很好地抓住“文题”展开想象进行设问。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什么“始得”?怎样的一次“宴游”?又如《想北平》,令作者魂牵梦绕的“北平”是什么样的?如何写出这种“想”的?

每一篇课文都有那一条线,就在于细心的您去发现,我们不求面面俱到的线,只求抓住能突破重点难点的线。

總之,课堂上要少一些预设性的条条框框,多一些学生自己的鉴赏空间与时间,少一些形式多一些文本内涵的解读,抓住文本中那条“引一发而动全身”的线,让学生在你这条看似简单的线上快乐地发挥他们无限的思想。

猜你喜欢

归有光文题内心
《项脊轩志》的人物描写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第27卷文题索引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寒花葬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