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一帆:让青春在追求梦想中闪光

2015-05-30王玉琴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老叔

王玉琴

一名优秀的山东女孩,辞去英国巴克莱投资银行的工作,自费走遍了大半个地球。她付出着、快乐着……她要“趁着年轻,抓紧做梦”。

炒掉英国巴克莱投行

今年26岁的孙一帆出生在济南市一个普通职工家庭。她17岁时以全额奖学金得主的身份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经济和科技创业管理。大学4年里,她靠自己打工赚的钱周游了30多个国家。2011年,孙一帆大学毕业后进入英国巴克莱投资银行。

进入巴克莱投资银行工作以后,孙一帆逐渐觉得自己的节奏有点儿问题,“每当我得到一件东西,我就立即设定下一个目标,又去追寻,追寻不到我就会非常失落。追到了我会高兴一阵子,可是没多久又开始设定下一个目标了……”

难道人生就是这样追寻——获得——喜悦——失落的轮回?她开始减慢自己从一个目标到下一个目标的节奏,体察自己的情绪。孙一帆意识到:外在的目标是没有办法给人满足感的,人必须追求一些内心的东西。

虽然收入很高,看起来未来的职场生涯也一片坦途,但在2013年12月31日,孙一帆还是从巴克莱投资银行辞职了。离开前,她写了一封长长的告别信,发给她认识的公司同事。她说:“我在信中写了三段内容:第一段说我想有更多时间陪陪家人;第二段说我想做一些从前想做没做的事,我想去中东、中亚旅行,想去考哈佛,想去做公益;第三段说我想去禅修一段时间,我觉得一个人不停地追求外在的东西,是永远没法快乐的,我想更了解自己的内心。”

没想到,孙一帆的这封告别信在公司里被疯狂转发,伦敦总部那边也收到了。好多不认识的同事都给她回信,甚至那些在她眼里很能“端着”、很能“装”的公司高管也非常真诚地对她说:“去吧,小姑娘,其实我真羡慕你,我要是像你这么年轻,我早就辞职去旅行了!”这让她发现,其实在不同的外表下面,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样的,追求快乐的有意义的生活。

筑起环游世界的梦想

上大学期间,孙一帆曾收到老叔的一封来信,说最近他正在送一批西藏山区的孩子徒步回家。孙一帆说,老叔是家里跑出来的神人,他颇有才华,绘画、篆刻、书法、写作,样样精通。从小他就是个乖孩子,顺父母的意愿读书、进国企,又转去北京打拼,在一家大型文化集团公司里任高管,年纪轻轻有车有房。一切顺理成章,毫无风浪。

有一次,她老叔跟公司资产上亿元的老总一起喝酒。酒醉后,老总流下了眼泪,说:“你知道吗?每天我早上来到办公室,妻子还睡着;晚上回家,妻子都睡熟了。我挣那么多钱,却没有时间陪陪妻子;明明知道她外面有人,我却无能为力。”

老叔突然惊醒,那么自己呢?他也从未为自己而活,而是一直被父母、学校和社会推着走,不知不觉地走进了一只被条条框框捆住的华丽箱子里。外人艳羡,自己心中却冰冷麻木,无力挣脱。那年,他辞去了工作,把财产留给了家人,除了身上的T恤,什么都没有带走。

老叔先是在北京开始了文学艺术创作,加入了一个诗人与艺术家组织的“后小组”。后来,他又去了云南,在乡村扶贫两年。他还骑单车走遍中国8000公里海岸线,并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冬,只身骑行“圈阅”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他告诉孙一帆,在途中,怕的不是饥寒交迫,而是连续很多天见不到一个人影,没人跟他说句话。

最近几年,老叔在海南隐居,轮滑了海南岛一圈,又策划了海南第一届轮滑节。他还游走于海南的诸多山林之间,考察即将灭绝的物种,留下第一手资料。

到英国投行工作后,孙一帆曾去海南拜访老叔。他所谓的“清贫生活”,在孙一帆看来,简直就是穷困潦倒,家中简单得只有一个用来搞创作的破旧台式电脑,一个背包,几件衣服,一口锅,一双轮滑鞋和一辆泥土满布的自行车。反正在他看来,“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其间,他常带孙一帆在日落时分去海边,用便宜得惊人的价格从刚出海归来的渔民手里买回各种海鲜,然后去偏僻的小饭馆里,让厨师把海味炒了,加工费才两元钱。

有时,孙一帆也会好奇地想,自己那颗不安分的心是不是从老叔那里继承来的,抑或是他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未必要循规蹈矩、随波逐流的案例?“趁着年轻,抓紧做梦。”老叔给她的来信中的这最后一句话触动了她,于是,她就有了“环游世界”的梦想。

开始环游地球

孙一帆辞职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去马来西亚的鲁乃佛教修行林禅修。她早上3点半起来,4点开始上早课,跟着大和尚一起诵经。早课20分钟,晚课也是20分钟。其他时间都是个人禅修,每人发一个蚊帐、一个坐垫,就在大厅里打坐。她一般打坐40分钟就坐不住了。她更喜欢行禅,也爱找老禅师聊天,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老禅师是缅甸人,出家前在中东、新加坡工作过多年,是博士,做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退休以后,他才出家的。孙一帆问他:“你为什么要出家呀?你出家你太太愿不愿意啊?你孩子同意吗?”老禅师告诉她,他太太也信佛,家人都同意他出家,他们都觉得出家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此后,孙一帆的脚印遍布大半个地球。提起漫长而惊险刺激的旅途,她滔滔不绝:她看过世界上最美丽的角落,曾在撒哈拉沙漠中蜷在睡袋里看繁星满天,也坐着热气球从空中俯视埃及上千年的寺庙遗迹,去希腊的圣岛看世界上最美的日落,在泰国的山谷里和音乐家们一起徒步山林、搭起帐篷唱歌跳舞,在维也纳旅居的半年时间内几乎每天去排队买音乐会的站票,去菲律宾度假时竟在大海里和鲸鲨一起游泳,在美国农场学习朴门农业,在秘鲁拿到瑜伽老师发给她的资格证书,在洪都拉斯学习自由潜水,在古巴和哥伦比亚学跳Salsa舞……其间,她住过尼姑庵,亲吻过两个月大的小老虎,也和不少旅行者成了朋友。

孙一帆最喜欢去旅游的国家是印度和朝鲜。印度她去过两次,“可是还想再去”。在印度,同一条街上,有贫穷到所有的家当就是一条裹身的被子的人,也有富裕到拥有成群佣人的庄园主。

在孙一帆眼里,印度是个有着独特文化和矛盾的国家,印度的瑜伽、纱丽(印度传统服饰)、音乐、饮食都让她觉得好奇与喜爱。她说,如果有机会,她愿意再去印度多待一段时间,也许会去寺院里做一次长期的冥想课或者瑜伽课。

孙一帆一直觉得朝鲜是一个神秘的国家。她在网上多次呼朋引伴都没有人愿意跟她一同前往。最后,还是她的妈妈自告奋勇,趁着春节假期陪她一起去了朝鲜。孙一帆说,一踏入那里,“仿佛进入了几十年前的中国”。她们在朝鲜看到了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上有中国古典建筑的影子。她们去当地的学校参观,看小朋友们的表演。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穿军装的人。孙一帆觉得她好像看到了中国长辈们年轻时候的生活状态,而这样的社会状态,她认为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回不去的,包括如今的中国。

旅行途中,孙一帆也碰到过各种各样的危险和意外:去印度尼西亚的龙目岛准备登火山时遭遇火山爆发,在越南时遭遇山洪暴发她被困在山上三天,一个人深夜过荷兰和比利时的边境时被几个土耳其人围攻骚扰到哭着去报警……最危险的一次,她一个人在菲律宾马尼拉走夜路时,被两个持枪歹徒抢去了相机,还被打得头破血流,最后被几个好心的当地居民送到了医院急救室。这些危险和意外并没有挡住孙一帆的脚步,她说不能因为20%的不完美而舍弃80%的精彩。

在付出与危险中快乐着

孙一帆最常被别人问到的一个问题是:环游世界的钱从哪里来的?她自信地答复别人:“我自己赚到的。”为了赚到旅费,她教过钢琴、辅导过数学和中文、在五星级酒店做过服务生、倒卖过孤独星球系列书,还在大学里做过四份实习。

更重要的是,孙一帆会巧妙地省钱。她从来不跟团旅游,而是通过到国外去做义工旅行,如当个沙发客,她曾借宿过20多个陌生人的家。她调侃说:“英语不好也无所谓,没有钱也不要紧,只要你有梦想、有护照,迈开脚就可以上路了。”她还说:“我去过50多个国家,是我用了8年时间慢慢走过来的。其实,我父母不过是普通工人,我18岁后就没怎么拿过家里的钱了。”

刚开始出国旅行,孙一帆说她只是出于好奇想出去走走看看,没想到旅行改变了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到过很多国家后,孙一帆觉得平日生活中的一些烦恼、忧愁都变得微不足道了,个性也越来越洒脱。在非洲的一些国家、在尼泊尔、在一些山上,她看到许多人住在茅草屋里却十分快乐;而她身边的许多朋友已经非常有钱了,但仍然有很多烦恼,总是计算着何时才能买到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和钻戒。“幸福是期望值与得到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越小,你就越幸福。我希望日后的自己即使工作久了、工资高了,也不会被一些浮华的东西腐蚀了内心。”孙一帆说。

孙一帆还有一个公益梦。长久以来,她一直被罗素的那句话深深地打动:“三种单纯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的怜悯。”

孙一帆曾经只身一人去肯尼亚的孤儿院做义工。两个星期时间,在首都内罗毕的孤儿院,她要照顾20多个孤儿。后来,她在马赛原始部落里教过村里的孩子学英语和数学。村里没有水、电,她被虫子咬得浑身是包,痒得晚上睡不着觉,至今身上还留着被简陋的木板床上的臭虫叮咬的疤痕。但孩子们纯净的眼神和快乐的笑容让孙一帆感到充实而快乐。她还时常去城里给村里的孩子买铅笔和糖果。离开村子时,她特意去买了一把吉他送给让她居住的那家人,让那家的几个孩子弹着吉他唱歌。接着,她又带着一个公益团队到尼泊尔支教……

好玩的是,孙一帆虽不是摄影师,两年前,却和朋友一起在新加坡和济南举办摄影展,让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旅行故事和感悟,并用这次机会为津巴布韦的孩子们筹集善款建学校。通过义卖摄影作品和明信片等方式,她募集到了5万多元人民币,总算圆了一个“公益梦”。

最有趣的是,摄影展过后,孙一帆在微博上收到磨铁出版公司的来信,问她是否有写书意向。那一刻,她几近热泪盈眶。因为写书,是在她19岁那年于博客里记录下的“白日梦”清单里的其中一条。2014年10月1日,她写的《世界是我念过最好的大学》一书出版了,而且一下子就成了畅销书。

对于不安分的女儿,父母总是很牵挂。孙一帆总是这样宽慰妈妈:“别着急,我还年轻呢,等我把世界各地都跑遍了,我愿意稳定下来相夫教子。”

如今,孙一帆仍在追梦的路上。她说:“剑桥大学也是我的一个‘白日梦,我想去世界最古老、拥有最多诺贝尔奖得主的高等学府里认真地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并希望有朝一日能把我学到的东西带给国内的孩子们,创办一个教育中心,让孩子们丰富而快乐地成长。”

孙一帆的青春闪耀着梦想的光芒。“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的这句话,是她追求梦想的最深切的感受。

猜你喜欢

老叔
小嘴慢慢啃
大嘴一口吞
三牛
心花怒放
果然
疯狂编辑部之老叔长高记
老叔做菜
老叔醉酒
老叔整容了
老叔藏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