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主席的摄影师钱嗣杰的传奇人生

2015-05-30董仲舒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周总理毛主席

董仲舒

钱嗣杰,著名新闻摄影家,一位曾当过毛主席专职摄影师的老人。从1946年参军拿起相机的那刻起,他的名字就与新中国的风云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他拍摄的《解放军下江南》《朝鲜停战谈判签字》《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毛主席畅游长江》《邓小平副总理访美》等照片,均可作为一个时代或一个历史事件的浓缩。透过他的镜头,人们看到了共和国的风云历史,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的风采……

当上军事摄影师随周总理出访

1928年,钱嗣杰出生在黑龙江省黑河市。3岁那年,日本侵占了他的老家。1945年,日本人投降了,不料内战又开始了,他从佳木斯的一所高中报名参了军。报到时,他才知道是让他到东北大学文研班学摄影。就这样,从没摸过照相机的钱嗣杰成了一名军事摄影记者。

新中国成立后,钱嗣杰脱下了军装,来到中央新闻总署摄影局。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钱嗣杰被派到了朝鲜,担任志愿军停战谈判团新闻处摄影组组长。照相机也是武器,那幅《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联络官柴成文上校向美方提出严正抗议,美方联络官低头认罪》的照片在当时产生了极为轰动的效应。

一位叫迪安的美军少将在战斗中被我军俘虏,这也是在朝鲜战场上我军俘获的敌最高将领。当时,我们封锁消息,美方以及迪安的家人都以为他已战亡。钱嗣杰拍摄了一组迪安在狱中吃饭、散步、读书、休息的照片。图片发表后,对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55年,采访朝鲜谈判归来的钱嗣杰又接受了新的任务:跟随周总理奔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的报道。

由于当时各国反动势力的干扰,尤其是美国的幕后操纵,万隆会议从一开始就被黑灰色笼罩着,一些代表团的团长在发言中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持抵制态度。面对重重压力,周总理登台发言,以简洁有力、合情合理、坦率真诚的话语迅速扭转了会场的气氛。拍下周总理奕奕风采的就是钱嗣杰。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事件人们早已熟知了。若不是一个偶然机会,钱嗣杰也就同我国的11名工作人员一同殉难了。

当时,我国没有大型客机,更没有飞印尼的航线,经与印度航空公司协商后,决定租用“克什米尔公主号”从香港直飞雅加达。

出发前,缅甸总理来电请周总理先到仰光,同几位与会国的总理商议一下。周总理接受了邀请。这样,其他人员就按计划登上了“克什米尔公主号”。钱嗣杰之所以未登机,是因为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黄作梅事先通知他和译电员刘茂俭先行一步,以做接应。没料到这个决定救了钱、刘一命,而黄社长却遇难了。

钱嗣杰和刘茂俭到达印尼不久,就得到“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的消息。参加会议报道的除新华社原驻雅加达的人,只剩下他俩了。钱嗣杰肩上的担子太重了,那7天里,他只睡了十几个小时。

钱嗣杰回忆说,那是他一生中最累的几天,会议压力很大,拍摄任务很重,而且同时又兼着对周总理的保卫任务。白天拍完照片要连夜冲洗,湿热的气候,胶卷不可能自然干,他就用电风扇和吹风机吹干。洗完照片,天也亮了,他还要马上赶往邮局将照片寄出去。

万隆会议期间,危机四伏。钱嗣杰他们每次走出驻地都有人跟踪,返回时气氛更加紧张。万隆会议结束后,中国代表团订了“芝利华号”船票。但在5月2日,当他们在一个地区游览时,突然接到紧急指令:速返雅加达。晚饭后不久,大家匆忙上了飞机,海上航程再一次放弃了。

原来,台湾特务暗杀周总理的计划没有得逞,就着手安排下一步的行刺计划。当他们得知我方人员已预订了“芝利华号”船票时,就事先在船上埋伏了行刺人员。但他们的阴谋又一次落空了,我方人员采取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术。当他们在公海上寻找我工作人员时,钱嗣杰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到达了仰光。

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

1964年,钱嗣杰接受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任务:担任毛主席的随身摄影记者。钱嗣杰虽然经历过板门店谈判、万隆会议,并曾当过驻非洲的专职摄影师,接触过很多重大事件的决策者和一些外国元首,但担任毛主席的摄影师,他仍然很紧张。

毛主席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总是一副慈祥的长者风范。他的诙谐幽默、善解人意、能随时制造轻松气氛的说话艺术把钱嗣杰从紧张的情绪中拉了出来。“你姓什么,小同志?”毛主席笑问。钱嗣杰立正答道:“报告主席,我姓钱。”“好嘛,我是无产阶级,你有钱。今后我们在一起工作,可就得常见面了。”从那天起,钱嗣杰跟随毛主席6年,为毛主席拍了成千上万张照片。

当时的拍摄设备相当落后。为了保证照片质量,钱嗣杰准备了两套设备,用大机器拍完后,再用小照相机补拍几张。钱嗣杰就是用那种很原始、很落后的方箱老式相机,为毛主席拍下了畅游长江、接见红卫兵等极为珍贵的照片。

当时,毛主席一年中大约有l0个月不在北京,常住在上海、杭州、武汉或南昌。就是在最热的季节,他也爱待在南方。他外出绝少坐飞机,却常坐火车。每到一个地方,他的专列往支线一停,也许就是20多天,办公甚至会客都在列车上。毛主席在列车上办公的那张照片,就是在毛主席不知不觉的状态下,被钱嗣杰抓拍到的。

1966年7月16日一早,毛主席在武汉长江的一个码头登上了炮艇。行驶一段后,毛主席从艇上入水,顺流而下,炮艇紧随其后。游了一段,毛主席上了炮艇,准备原路返回。这时,参加武汉青少年游泳活动的一名少年认出了炮艇上的毛主席。一时间,“毛主席万岁”的呼声大作。毛主席挥手向群众致意,钱嗣杰适时按动了快门。于是,这个瞬间成了永恒。

钱嗣杰说:“在毛主席身边这6年,固然紧张,但十分愉快,也很幸福。一位是日理万机的党的领袖,一位是普通的记者,但距离却并不遥远。我从这位宽厚的长者、慈祥的老人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他是伟人,同时也是凡人;他是凡人,同时更是伟人。”

人生由一个个传奇故事组成

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地位后,钱嗣杰受命担任中国首任驻联合国摄影记者。临走那天,周总理亲自去机场欢送以乔冠华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并和代表团成员一一握手。周总理对钱嗣杰说:“小钱,送你三句话,新的工作,新的环境,要把照片拍好。”

担任我国驻联大的专职记者是一项艰巨、光荣的任务。经过了长期考验的优秀新闻工作者钱嗣杰,用相机这独特的武器把我国人民的自豪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1971年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全体会议,一大批摄影记者蜂拥而上,对着中国代表团拍照。57个国家的代表也相继登台对中国代表团表示欢迎,欢迎仪式整整进行了大半天。钱嗣杰用照相机拍下了这一切,成为中国登上国际舞台的珍贵照片档案。

之后的4年,钱嗣杰拍摄了大量记录联合国及中国代表在国际事务中开展活动的照片,出色地完成了联大会议、安理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开展外交活动的摄影报道工作。

1979年,钱嗣杰随邓小平访美,拍摄了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的照片。

1983年至1988年,钱嗣杰赴东京,成为新华社驻日本的首任摄影记者。

钱嗣杰在新闻摄影战线奋斗了40个春秋,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从国内到国外,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摄影报道任务,他的人生由一个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组成。他在我国的当代新闻史上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2006年,钱嗣杰被中国摄协授予“突出贡献摄影家”称号。

如今,钱嗣杰已经84岁高龄,关心祖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依然是他魂牵梦萦的事。只要有机会,他就将自己的经验向年轻同志传授。当夜深人静,翻开那些相册,他心潮起伏,那相册能渐渐地幻映出一位老记者的脚印,那些足迹渐渐地叠印出钱嗣杰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比赤诚和无私奉献。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周总理毛主席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
周总理的标准餐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
周总理运筹援越扫雷——访海军原副参谋长来光祖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