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禽痘的预防和治疗

2015-05-30李家正赵世波

家禽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假膜白喉鸡痘

李家正 赵世波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8-0045-02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鸟类的一种缓慢扩散的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在少毛或无毛的皮肤上长有痘疹,或在口腔、咽喉粘膜上形成一层坏死性假膜,机体消瘦,增重缓慢,产蛋鸡产蛋量暂时下降。随着养鸡业快速发展禽痘也由农村散养鸡散发转为鸡场流行,鸽有时发生,鹅鸭很少感染;各种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鸡都能感染发病,以雏鸡和中雏最常发生,雏鸡死亡多。秋冬季节易流行,一般秋季和冬初发生皮肤型鸡痘较多,冬季以白喉型鸡痘为主。打架、啄毛、交配等造成外伤以及鸡群过度拥挤、通风不良、鸡舍阴暗潮湿、营养不良、体外寄生虫、维生素缺乏、饲养管理差等,可促使本病发生和加剧病情,若并发其他传染病,可引起大批死亡,应慎重预防。

1 临床症状

皮肤型:在鸡冠、肉髯、眼睑、喙部、翅下、皮肤、爪等少毛或无毛部位产生灰白色小结节,逐渐成为红色小丘疹,很快增大至绿豆大丘疹,呈黄或灰黄色,临近的痘疹相互融合,形成大的结节,突出于皮肤表面;以后逐渐脱落。皮肤型鸡痘一般较轻,但有些雏鸡精神萎靡,食欲消失,体重减轻,甚至引起死亡,产蛋鸡产量显著减少或完全停产。

白喉型:主要在口腔、咽喉、眼等粘膜表面生成一种黄白色小结节,以后逐渐增大并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黄白色干酪样假膜,盖在粘膜上面,很像人的“白喉”故称白喉型鸡痘。随病程发展,假膜逐渐扩大增厚,阻塞咽喉,使病鸡呼吸吞咽困难,严重时嘴无法闭合,不能正常采食,体重迅速减轻,最后窒息死亡。白喉型鸡痘多发生于雏鸡和育成鸡,死亡率高,小鸡死亡率可达50%。有些病鸡眼和鼻也受到侵害,产生所谓眼鼻型鸡痘,眼结膜发炎,眼和鼻流出水样分泌物,以后变成粘稠的黄浓液,时间稍长,眶下窦蓄积炎性渗出物,眼部肿胀,向外凸出,可挤出一种干酪样凝固物质,甚至引起角膜炎而失明。

混合型:皮肤型和白喉同时发生,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败血型:在鸡痘发病鸡群中,特别是发病后期,个别鸡无明显鸡痘,但表现为急性死亡,或出现为下痢、消瘦、精神沉郁,逐渐衰竭,剖检可见内脏器官萎缩、肌胃角质膜坏死。

2 剖检变化

皮肤型鸡痘的主要剖检变化是局部病灶表皮或其下层的毛囊上皮增生,形成结节。结节开始湿润,后变干燥。白喉型病变主要在口腔、鼻、咽喉、眼或气管粘膜上,其粘膜表面盖一层假膜,严重的假膜阻塞咽喉,剥去假膜可见出血糜烂,偶有眶下窦肿胀和食管发炎。

3 诊断

由于本病症状明显,主要特征典型,一般不难做出诊断。但白喉型鸡痘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和鼻炎症状,应注意与传染性喉气管炎区别。

4 预防

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减少啄癖,加强通风换气,避免引起外伤和鸡舍潮湿,及时驱虫,配合全价营养饲料,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

接种疫苗。常用效果较好的是使用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可将1000羽份疫苗用25ml生理盐水稀释后,用煮沸的钢笔尖或蘸毛尖蘸取疫苗,在翅部内侧无血管处皮下刺种;一月龄以内的刺种一针,一月龄以上的刺2针。也可用鸡痘蛋白筋胶弱毒苗,用生理盐水10倍稀释,用小毛刷涂在拔去羽毛的毛囊内。接种疫苗后5~10d必须抽查鸡群,检查接种部位是否结痂、毛囊是否肿胀,若出现局部结痂或毛囊肿胀,说明疫苗接种成功,否则应重新接种疫苗。

5 治疗

本病无特效疗法,可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防止继发或并发感染。发病鸡群可投服痘都康(中草药)、蒽诺沙星和利巴韦林混合饮水,效果较好。其具体用量是:痘毒康每瓶兑200斤水,连饮3~4d。蒽诺沙星每克兑10~20斤水,连饮4d。利巴韦林每克兑20斤水,连饮4d。也可投服克毒杀、鸡痘散、病素灵等药。皮肤上的痘痂一般不做治疗,破溃时可涂克霉素软膏或碘酒。对白喉型鸡痘,可用镊子剥掉口腔、咽喉粘膜的假膜,用1%高锰酸钾液冲洗,再用碘甘油或氯霉素涂擦。眼肿胀但眼球尚未损坏的,可将眼内蓄积的干酪样物排除,用1%高锰酸钾液洗净后滴入诺氟沙星眼药水,眼球损坏的应及早淘汰。也可紧急接种新城疫系或La Stoa系疫苗。50日龄以上的可接种系,50日龄以下的可用La stoa系点眼或滴鼻。产蛋鸡群可用4倍饮水。以干扰鸡痘病毒的繁殖,控制鸡痘病情发展。

治疗时一定注意,剥下的假膜、痂皮和干酪样物等都应烧掉,避免病毒扩散。

猜你喜欢

假膜白喉鸡痘
中医名言拾粹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鸡皮肤型鸡痘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控
更正
鸡痘的诊断与防控
2012年北京市密云区健康人群白喉抗体水平监测
白喉
一例鸡痘与支原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
新疆新源县天然草原白喉乌头初步调查与防治对策
股骨远端肿瘤患者假体置换后远期翻修三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