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尔维诺

2015-05-21石鸣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卡尔维诺小径童话

石鸣

1985年9月,卡尔维诺在美国访学时突发脑溢血,手术也未能奏效,几天之后便溘然长逝,只活了62岁,这被认为是他未获诺贝尔奖的主要原因。

当时抢救他的主刀医生在接受报纸采访时说:“像卡尔维诺这样精密而复杂的大脑组织结构他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令人想起关于爱因斯坦的大脑的传奇。有趣的是,尽管是个作家,卡尔维诺的一生似乎都与自然科学有脱不了的干系:他的父亲是农学家,母亲是植物学家,弟弟是地质学家,他有两个化学家舅舅,娶了两个化学家舅妈,他自己曾经说过:“我是科学家之子”,“在我们家唯有从事科学研究才算光彩”,“我是家中唯一从事文学工作的败类”。他的童年是在父母管理的植物园里度过的,先是在古巴,后来在意大利圣雷莫,天天和植物园里的植物、昆虫、野兽待在一起。“动物园里的动物对他的启迪,不亚于城市里的居民。”他一辈子都在关注生物学、天文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新研究。

卡尔维诺

事实上,在文学方面卡尔维诺启蒙得很晚,他的小说处女作《通往蛛巢的小径》发表时才24岁,尚未肯定文学作为自己一生的志业。然而,这本小说获得了意大利“里齐奥内”文学奖,受这个奖鼓舞,他继续创作。十年之后,他发现自己还在写,他说:“这个时候即便自己不这么认为,别人也已经把你当作家了。”而卡尔维诺的作家生涯很成功,到40岁时,他已经可以脱离在出版社的日常工作,以自由作家的身份来写作。

卡尔维诺出道之时,战后新现实主义运动在意大利文化圈正开始兴盛,《通往蛛巢的小径》讲的是“二战”时意大利游击队反法西斯斗争的故事,还动用了作者当时参加意大利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亲身经历,卡尔维诺由此被划到“新现实主义”小说家的阵营。但是,“批评家们指出,在我的第一部作品中已经显露出用寓言的方法来写现实的人和事的端倪,这种倾向后来在我的作品里越发的鲜明起来”。和卡尔维诺过从甚密的人都不认为他的写作与新现实主义有什么实质关系,“他太有个性了,你无法将他归类”。

“童话”,是切入卡尔维诺的创作的一个题眼。《通往蛛巢的小径》中主人公名叫皮恩,其实是《木偶奇遇记》中匹诺曹的小名,而《木偶奇遇记》是童年影响卡尔维诺最深的一本书。卡尔维诺在意大利文坛奠定形象的作品是1951年发表的《分成两半的子爵》,这是一个奇幻故事,讲的是一次意外事故之后,一个子爵的身体刚好被劈成善和恶的两半,两个半边各自干了很多极恶和极善的事情。20世纪50年代,卡尔维诺一边创作《树上的男爵》(1957)——主人公是一个一辈子生活在树上不下来的男爵,一边整理、编撰了堪与《格林童话》比肩的《意大利童话》(1956)。他说:“意大利民间故事在根本上是十分绚丽多姿、情趣横溢、构思新颖的。我沉湎于这些材料的时间愈久,原先所持的态度就愈少。”公认的一点是,正是这段对民间故事和童话的重新发掘的经历,使卡尔维诺从中获得了推进自己的写作路数的灵感。

60年代,在卡尔维诺的生活中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访问美国,二是移居巴黎,尤其是后者,他自此在巴黎生活了15年,与当时活跃的法国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知识分子过从甚密,与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等人结成了好友。他从意大利直接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退隐了,进入了纯文学领域的深层世界。1972年出版的《看不见的城市》成为卡尔维诺迄今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知名的小说。这本小说采用了类似游记的写法,故事框架是马可·波罗给忽必烈大汗描述自己探险旅途中经历过的一座座城市,在文本层面上,是对13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的改写。“之所以有《看不见的城市》这个灵感,是鉴于我们之中甚为普遍的生活方式:有人不断由一个机场换到另一个机场,过的是他在任何城市所过的雷同的生活。”全书共11章,包含55个城市故事,都是短篇,最短的译成中文不超过250字,最长的不过1600字。

卡尔维诺一生都偏爱短篇小说的体裁,评论者说,卡尔维诺就是那“分成两半的子爵”,一半在尘世,一半在天上,与那些处理宏大命题的作家的“重”的书写不同,卡尔维诺自始至终主动选择了“轻”的方向。

猜你喜欢

卡尔维诺小径童话
小径
卡尔维诺(素描)
小说终须是『寓言』——合说汪曾祺与卡尔维诺
桂小径油画作品
12Cr1MoV 小径管焊接操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