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2 例门诊服药观察

2015-05-17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广东佛山528000

吉林医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胆红素服药血症

苏 健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广东 佛山 528000)

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中极为常见,其发病率高达50%。近年来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发病率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为了研究门诊服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本文选取我科门诊于2014 年1 月~2014 年8 月就诊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50 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50 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男女例数分别为77 例及73 例。其中,纯母乳喂养的患儿为36例,混合喂养的为77 例,人工喂养的为37 例。所有新生儿的胎龄均为37 ~40 周,出生体重为2 500 ~3 500 g,年龄5 ~10 天,黄疸指数均属中度黄染以上。依照新生儿抚养方的依从性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治疗组(72 例)与对照组(78 例)。两组新生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胆红素检测:运用经皮测胆红素仪对新生儿的胆红素值进行测定。用皮测仪在新生儿前额、前胸及大腿内侧各实施1 次胆红素值检测,取其平均值,若3 次检测平均值超过12.9 mg/dl,则表明该新生儿存在高胆红素血症。

1.2.2 皮测胆红素标准:新生儿的皮测胆红素中,正常标准为5 mg/dl 以下;5 ~10 mg/dl 为轻度黄染,10 ~15 mg/dl 则属中度;15 mg/dl 以上则属重度。

1.2.3 治疗方法:经测定,所有新生儿均属中度以上高胆红素血症。对照组78 例新生儿不予以用药,主要对新生儿家属进行高胆红素血症的健康教育,充分尊重其意愿,每日对该新生儿进行胆红素测定,一旦胆红数值出现上升,则采取住院治疗。治疗组72 例新生儿采用门诊服药治疗方法,给予苯巴比妥5 mg,每8 小时口服一次;妈咪爱5 mg,3 次/d,并每天对患儿进行胆红素值监测。

1.3 疗效判定:对两组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值进行测定、统计及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 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和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对比

表1 两组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对比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 d 治疗5 d对照组78 246.3±36.2 239.8±52.1 217.8±47.1治疗组72 248.6±35.7 198.5±56.7 132.8±39.9 t 值 1.061 3.914 5.763 P 值 >0.05 <0.05 <0.05

通过表格对比可知,治疗组新生儿在接受门诊服药治疗后,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或病理现象[1]。我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患新生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门诊服药治疗,能够避免患儿住院,使母婴不必进行分离,更能够在保障新生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提升家长的认可度。在门诊服药治疗中采用苯巴比妥,作为肝酶诱导剂,能诱导新生儿体内的肝酶系统,加快胆红素的排泄速度,促进胆汁分泌,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妈咪爱可调节人体肠道环境,增加排便次数,加速胆红素的排出,从而进一步减少新生儿的肝肠循环,对其胆红素实施科学控制及降低[2]。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与未服药的对照组新生儿对比,采用门诊服药治疗组的新生儿在服药3 ~5 d 后,其经皮测胆红素值明显降低,且新生儿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由此表明,门诊服药的治疗方式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能够达到简便、经济且实用的目的,有效缓解家属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同时节约院方的医疗资源。因此,及时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采取科学的门诊服药治疗,能够有效避免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而出现致残、死亡的情况,确保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另外,为了更好地避免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对其实施科学的护理指导也极为关键。①增加喂养次数:鼓励及指导母乳喂养,施行按需喂哺,每天喂哺不少于6 ~8 次,2 次喂养之间适当补充温的葡萄糖水,以增加大便次数,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泄。注意保暖。加大新生儿保健工作力度,避免新生儿出现感染、窒息等疾病[3]。加强对新生儿胆红素的测定,对存在患病风险的新生儿实施科学的早期干预措施。②抚触:对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干预。根据年轻父母的理解程度及接受能力进行新生儿抚触指导。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时,应保证其在清醒、安静的状态下进行,避免饥饿或饱餐,抚触时室内应保证光线明亮,温度保持在28 ~30℃,湿度在55%~60%。实施抚触前应先洗净双手,在掌心实施润肤油的涂抹后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正确的抚触顺序为头面-胸-腹-四肢-背部。抚触胸、腹部时应注意避开新生儿的乳头和脐部,抚触四肢时,应采用捏揉法,始终保持适当的力度。每日定时实施1 次抚触,时长约为15 ~20 min[4]。对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能够对其皮神经进行充分刺激,诱导其排便中枢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下,从而加快新生儿的胎粪排泄速度[5],进而有效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为其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1] 陈伯琴,孔海云,鲁卓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00 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6):177.

[2] 吴 静,李红梅,宋 芳,庞希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 例门诊服药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46.

[3] 揭汉理,代 丽.193 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2):38.

[4] 黄翠萍,徐 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9(2):272.

[5] 王 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2 例门诊服药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8):3949.

猜你喜欢

胆红素服药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服药先分阴阳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