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5-05-17郭志刚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广东深圳518116

吉林医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伤椎成形术经皮

郭志刚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16)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等[1],这类患者非常容易出现骨折,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脊柱压缩性骨折,这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卧床休息、镇痛、佩戴外固定支具等传统的治疗方法[2],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产生,患者的病死率比较高,本文就主要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这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在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简单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40 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20 例患者中,男8 例,女12 例,年龄55 ~85 岁,患者的压缩程度为35%~70%,病程为2 d ~1 年;观察组的20 例患者中,男9 例,女11 例,年龄50 ~80 岁,压缩程度为30%~70%,病程为3 d ~1 年。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对患者实施局部的麻醉,并依据椎弓根所在的位置在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对双侧皮肤的进针点予以确定,并要做好皮肤标记,对椎弓的根入点予以定位,经皮穿刺过程中将导针从一侧椎弓根进入到伤椎中,并将空心导管在导针的引导之下钻入到伤椎中,对其位置及深度予以确定,应用同样的方法实施另一侧的穿刺,在一侧的空心导管中注入造影剂,确定没有异常的经脉交通及缺损性的外漏之后,进行骨水泥的调和,等骨水泥变成牙膏状时从两侧的通道中注入2.5 ~3.5 ml的骨水泥,并应用C 型臂X 线机对骨水泥的填充情况予以确定,并要抽出工作通道[3-4]。

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俯卧位,对患者实施局部的麻醉,根据患者椎弓根的位置,在C 型臂X 线机的透视之下,对双侧皮肤的进针点予以确认,并做好皮肤标记工作,进行椎弓根入点的定位,并在C 型臂X 线机的引导之下从一侧椎弓根进入到伤椎中,在导针的引导之下,将空心钻钻入至伤椎中,并建立起直径为4.5 毫米的中空工作通道,并在C 型臂X 线机下对位置与深度予以确定,应用同样的方法在另一侧实施相关操作。通过一侧的中空工作通道将特制的高压球囊送入到伤椎的松质骨中,并将造影剂匀速、缓慢的注入到球囊中,进行球囊的扩张,当其压力值为220 psi 时停止,然后将造影剂予以抽出,待球囊回缩到真空状态之后,将其予以抽出,另一侧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操作,进行骨水泥的调和,等骨水泥变成牙膏状时从两侧的通道中注入2.5 ~3.5 ml 的骨水泥,并应用C 型臂X 线机对骨水泥的填充情况予以确定,并要抽出工作通道[5]。

1.3 疗效评价:对两组患者进行四个月的随访,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变化情况实施X 线测量,并对患者实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镇痛药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疼痛药物评分为:4 分表示要给予患者麻醉类的镇痛药物或者是肌肉注射类药物;3分表示给予患者口服用的镇痛麻醉药物;1 分表示给予患者非类固醇消炎药;0 分表示患者不需要使用药物;活动能力评分表现为:3 分表示患者只能坐位或者是需要使用轮椅;4 分表示患者被迫卧床休息;2 分表示行走困难;1 分表示行动没有明显的困难。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3.0 进行处理,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基本能够恢复,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的VAS 评分、镇痛药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与手术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变化情况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变化情况

组别 术前/分 术前后柱/分 恢复率%术前/分 术后后柱/分 恢复率%对照组 58.1±7.3 76.1±9.7 13.8±6.3 62.2±9.1 78.2±10.3 25.7±8.3观察组 58.0±8.2 84.0±12.3 44.8±7.9 62.1±9.3 85.1±12.5 37.1±6.1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活动能力评价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活动能力评价

组别 术前(分) 术后(分) 改善率(%)对照组2.4±0.5 1.5±0.2 36.5±6.3观察组2.5±0.6 1.5±0.3 40.1±5.8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镇痛药评分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镇痛药评分

组别 术前(分) 术后(分) 改善率(%)对照组2.3±0.3 0.6±0.1 73.9±4.1观察组2.4±0.3 0.7±0.1 70.8±3.8

3 讨论

椎体压缩性骨折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作为骨质疏松症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形式,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活动受限、畸形、进行性脊柱塌陷、剧烈疼痛等,这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传统的治疗方法中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6],PVP 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其主要是将低黏性的骨水泥通过皮穿刺注入到伤椎中,从而在畸形位置上对伤椎进行固定,以便于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但是难以有效的解决脊柱的畸形问题,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导致相邻椎体的骨折,并且治疗过程中,应用到的骨水泥出现渗漏的概率比较大[7],在此基础上,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于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在椎体中插入了一个可以扩张的气囊,在椎体复位之后,对后凸畸形实施矫正,并在椎体中建立容易进行骨水泥注入的空腔,有效地降低了骨水泥的渗漏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实施治疗,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1] 任 虎,申 勇,张英泽,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3,26(16):1005.

[2] 杨建平,谢国华,薛 峰,等.单球囊单、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比较[J].中医正骨,2014,20(3):756.

[3] 白 龙,叶 珂,陈亮清,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38 例[J].医学综述,2013,20(9):575.

[4] 周 兵.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上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吉林医学,2012,13(23):286.

[5] 李 强,阿力·艾拜,花苏荣,等.老龄脊柱压缩骨折后凸成形术中常规骨活检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4,25(11):325.

[6] 海 涌,陈志明,彭 军,等.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33(12):145.

[7] 张芬芳,钱继红,巧 儿,等.加速康复外科用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可行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20(11):123.

猜你喜欢

伤椎成形术经皮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经皮伤椎强化联合经皮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效果观察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跨伤椎与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比较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研究进展
经皮器械复位法治疗难复性骨折8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