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为而治

2015-05-11席酉民

管理学家 2015年3期
关键词:适应性百姓创造性

席酉民

中国反腐的热浪以超越人们期待的力度劲吹。然而,刚刚有人感到官不好当了,似乎公务员也不那么诱人了(其实,健康的社会本应如此),就有不少官员开始担心,长此以往,政府人员工作热情难以调动了,积极性没了,创造性少了,甚至不少人怕担责任不推不动了,不想有作为了。

上述担忧一方面来自于自身权力被削弱的情感反应,另一方面则源于对政府作用和权力地位的过度认知,总担心如果政府撒手,会导致混乱或后果不堪设想。其实,只要法制健全、市场完善、服务到位,许多本不用政府操心的事情会发展得更好。许多发达国家,即使很小的政府,甚至短暂无政府,社会也并未陷入混乱,百姓也并未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各界已充分认识到政府无处不在的强力管控的弊端,然而,如果没有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把权力真正装进笼子,让权力自己革自己的命是很难的。李克强在征求社会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时明确表示,我个人不“以言代法”,但强调“政府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政府公共监管必须有硬措施,以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国务院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简政放权,不断加大力度,甚至设立了指标,但我们听到的和感觉到的却是来自各部门的应对技巧和阻力,如有些部门将过去已放的权统统计算来应付放权指标的要求,不少部门在放的过程中,只挑那些鸡毛蒜皮的权放,实质性的权力依然牢牢坚守着。

中国道家先贤自古有“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

那些担心一放就乱的官员,轻视了老百姓的智力和创造性,中国人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容错能力。

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控制着好像没乱,但却扼杀了发展的活力、民间的创造性、社会潜能释放的空间。放权之始,也许需要一段适应性,但百姓、企业、组织会照看好他们自己的事情,并会很快摸索出合适的道路,发展出恰当的模式。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在做好该做之事的基础上让大家做自己的事,以万民的自为实现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实现无治无不治。关于无为有四种情况,对操权者(政府)而言,可无为,也可有为;对百姓而言,则有可为和不可为。如果百姓可为,操权者最好无为,否则操权者的有为常常会干预百姓的可为;如果百姓不可为,操权者的无为将窒息社会活力,此时,操权者最好以其为尽快让百姓可为,然后自己再退居为无为。

理论上讲,操权者的权力是百姓赋予的,操权者需要好好努力,该无为则无为,如大量放下手中那些本应属于市场、人民和组织的权力;该有为则真正有为,如受托做好公益、社会保障、环境和安全等服务。真正应该高度警惕的是,本该下放的权力不下放,百姓无法为,而政府还不为,拿着权不干事,百姓想干又不能干,从而使全社会陷入无为的僵局中。

猜你喜欢

适应性百姓创造性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百姓看家“风”
百姓腰包更鼓了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