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慰剂干预法对儿童第一磨牙龋病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

2015-05-09苗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龋病牙科磨牙

苗燕

安慰剂干预法对儿童第一磨牙龋病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

苗燕

目的 探讨安慰剂的使用对儿童第一磨牙龋病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方法 84例筛选出牙科焦虑症患儿,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2例。分别给予安慰剂干预治疗和常规龋病治疗,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值。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疼痛值明显降低(t=5.693, P<0.01), 而对照组治疗后疼痛值有所加重(t=6.323, P<0.01), 两组在治疗后疼痛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04, P<0.01)。结论 安慰剂可减轻儿童第一磨牙龋病患者牙科焦虑症的疼痛程度。

安慰剂;龋病;牙科焦虑症

牙科焦虑症是指患者因紧张、害怕或忧虑而在牙科诊治过程中行为上表现出来耐受性降低, 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1],是影响患者就诊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第一磨牙萌出较早、儿童自洁能力差、爱食甜食、家长不甚重视等原因造成第一磨牙极易患龋。而儿童对疼痛又特别敏感, 理解力易受错误偏见的影响。同时陌生的诊室环境、穿工作服的医护人员、各种诊疗器械及不合作儿童在诊室的哭闹也可加剧患儿的恐惧心理, 从而导致其躲避或拒绝牙科治疗, 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致使其口腔健康状况不断恶化。

安慰剂是指本身没有任何实质生理或药理作用的物质或治疗措施, 但对疾病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2]。研究表明[3],至少有1/3以上的人在安慰剂的作用下出现了临床症状的好转;如果再结合言语宣传和其他途径, 安慰剂的效果更显著。本研究通过安慰剂干预法对治疗儿童第一磨牙龋病的影响,探讨其是否有助于正常诊治过程更顺利进行, 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3月在本院牙体牙髓科因第一磨牙患龋就诊的10~12岁的患儿, 采用国内公认的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对其进行筛选, MDAS≥11分为有牙科焦虑症, 筛选出牙科焦虑症患儿84例。按照配对设计原则将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其中实验组男20例, 女22例;对照组男23例, .19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患者智力发育正常, 语言表述清楚, 无精神病及全身系统病史, 经患者家长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龋病治疗, 即去除窝洞腐质、制备洞型、充填材料、调牙合抛光。而实验组在龋病治疗前先进行安慰剂干预法。即治疗前给予患者10 ml生理盐水, 嘱其口腔含漱, 并告知该药物为局部麻醉药, 可避免治疗过程中的疼痛, 其余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 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疼痛值进行记录。数字0~100表示丝毫没有疼痛至疼痛无法忍受, 由患儿选择一个能表明自己疼痛程度的数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疼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值降低, 而对照组疼痛值有所升高, 两组在治疗后疼痛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患儿在龋病治疗前后疼痛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疼痛值比较( x-±s)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 两组患儿在龋病治疗前对疼痛的敏感程度相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7, P>0.05)。在龋病治疗后对照组儿童疼痛程度较术前明显加重(t=6.323, P<0.01), 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深龋引起的长期冷热刺激痛已使患儿在治疗前对看牙怀有深深的恐惧[4], 再加上龋病治疗时医生探测龋洞, 测试牙髓活力, 去除龋坏等都可能产生疼痛, 这往往使患者对疼痛进一步加剧。而服用安慰剂的儿童在龋病治疗后疼痛程度较术前有所减轻(t=5.693, P<0.01), 两组在治疗后疼痛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04, P<0.01)。这可能是由于服用安慰剂的儿童, 在龋病治疗前主观上已经把提前含漱的生理盐水当成了局麻药, 当他们期待这些麻醉药产生效果时, 大脑中控制疼痛的区域同时就会分泌较多的止痛物质内啡肽, 因此无论与这种疗效有无直接效果, 患者都会感觉很佳[5]。同郝妍[6]研究的安慰剂可减轻成年人牙科焦虑症患儿疼痛程度一样, 本研究首次发现安慰剂也可减轻儿童患者在龋病治疗时的疼痛。

安慰剂干预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容易实施且无不良反应。对于预防牙科焦虑症尤其是儿童牙科焦虑症至关重要,可影响患儿与医生的合作, 从而有助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及彻底治疗。但同时它也是一种不稳定状态, 它具有个体差异,可随疾病的性质、种类、病感和自我评价, 以及医务人员的言行等改变而变化[7]。安慰剂在不同研究中差异也较大, 有学者认为这是研究者对安慰剂镇痛效应操作性定义不同[8]。安慰剂干预法若能克服上述诸多不稳定因素, 能在牙科诊疗过程中广泛应用, 这将促使更多牙科患儿就医。

[1] 于海洋, 蔡炜, 江帆.大学生中牙科恐惧症与焦虑症的相关性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23(1):43-45.

[2] 张书帏.临床“安慰剂效应”的影响因素.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A):825.

[3] 方会玲.暗示疗法及安慰剂效应在护理中的应用和伦理思考.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4):442-444.

[4] 杜绒绒.儿童龋齿治疗中牙科焦虑症特殊心理干预措施效果分析.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9):103-104.

[5] 张瑞睿, 郭建友.安慰剂镇痛及内在机制.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16(10):1197-1200.

[6] 郝研.安慰剂干预法对牙科焦虑症患儿疼痛的影响.护理研究.2012.26(9):2670-2671.

[7] 何雨竹, 郭翔宇.安慰剂效应与临床实践.数理医药学杂志.2013.26(4):474-476.

[8] 闫俊岭, 张立群, 王真. 安慰剂效应及其对新药临床实验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2011, 9(5):49-5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1.174

2014-08-29]

450000 郑州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猜你喜欢

龋病牙科磨牙
牙科手术
三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牙科膜片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口腔健康宣教对洁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的影响
磨牙症各类垫的临床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牙科界茅台来了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学龄前儿童口腔内致龋菌的活性与其龋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180例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