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

2015-05-09丛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后遗内服神经痛

丛敏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

丛敏

目的 探究中药内服外敷法应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6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3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维生素B12和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8%,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接受治疗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均有所提高, 观察组的V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3%,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治疗中, 中药内服外敷疗效显著, 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中药;内服外敷;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带状疱疹的并发症, 常见于老年群体, 该病疼痛明显, 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及时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重点探究中药内服外敷法应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效果, 并选择2011年12月1日~2013年12月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下是具体报告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1日~2013年12月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33例, 男13例, 女20例, 最大年龄85岁, 最小年龄51岁, 平均年龄(64.1±6.3)岁。疼痛时间最长42个月, 最短1个月, 平均疼痛时间(6.1±3.3)个月。观察组33例,男15例, 女18例, 最大年龄83岁, 最小年龄53岁, 平均年龄(64.9±6.6)岁。疼痛时间最长40个月, 最短2个月, 平均疼痛时间(6.7±4.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结构、性别、疼痛时间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肌内注射维生素B12.1次 /d, 同时口服非兹体抗炎药, 剂量是25 mg/次, 口服3次/d[1]。1个疗程为10 d, 患者须坚持2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法进行治疗。内服的药方如下:甘草3 g、三七粉3 g、炒香附10 g、郁金香10 g、川穹10 g、当归10 g、白芷10 g、白芍10 g、延胡索12 g、丹参15 g、虎杖20 g, 用水煎服, 煎好的药去掉药渣, 把药汤平均分成两份, 每天早晚服用2次。外敷的药方如下:血竭3 g、红花10 g、桃仁10 g、鸡血藤50 g、苏木50 g、土鳖虫10 g、没药10 g、乳香10 g[2]。水煎药物30 min, 将蘸取药物的纱布垫在患处热敷, 外敷2次/d, 大约30 min/次。1个疗程为10 d, 患者须坚持2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殆尽, 无复发的迹象, 判定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无复发的迹象, 判定为有效。达不到显效或者有效的标准, 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治疗有总效率为75.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时间对照组和观察组VAS评分改善情况对比 接受治疗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均有所提高, 观察组的V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

表2 不同时间里两组VAS评分改善情况对比(±s, 分)

表2 不同时间里两组VAS评分改善情况对比(±s, 分)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1周后2周后1个月后对照组333.167±2.6813.291±2.8393.461±2.822观察组333.571±0.9575.075±1.3035.298±1.33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

3 讨论

在中医学上,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蛇串疮”的范畴, 内服药方的诸药联合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止痛的作用。外敷药方的诸药联合使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 加快水肿的消退, 同时具有止痛的作用[3]。在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8%,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均有所提高, 观察组的V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3%,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治疗中, 中药内服外敷疗效显著, 安全性好, 值得推广[4]。

[1] 曹艳屏, 薛惠玲, 周丽红, 等.162例带状疱疹选用神经阻滞疗法预防PHN发生的临床探讨.锦州医学院学报.2010.4(3).347-348.

[2] 俞晓林, 孙泑秦.静滴阿昔洛韦肌注干扰素γ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5(4):957-958.

[3] 牛明珍, 李玉芬.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0例疗效观察.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4(4):366-367.

[4] 谭小华, 刘海涛, 王锂艳, 等.药线点灸配合围刺通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针灸临床杂志.2013.5(3):555-55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1.120

2014-09-01]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后遗内服神经痛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中药内服配合药浴治疗小儿湿疹90例:附单用中药内服30例对照
早期应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