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5-05-09汤文兵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出血指数菌斑指数菌斑

汤文兵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分析

汤文兵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AP)的疗效。方法 AP患者55例对其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观察对比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指标以及牙龄松动度的变化。结.55例患者治疗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各项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牙齿松动程度>Ⅰ度的例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对于AP患者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 可以显著改善牙齿松动情况, 控制牙周炎症, 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基础治疗方法。

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

侵袭性牙周炎(AP)属于牙周炎的一种, 但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与慢性牙周炎具有明显的区别。AP具有特定的致病菌, 发病患者可出现吞噬细胞功能性异常或家族倾向。该病常见于年轻人群, 具有病情进展迅速, 牙周损伤严重等特点, 往往患者就诊时牙齿已有移位、松动、脱落等症状,对口腔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 牙周基础治疗是应对AP的主要措施, 同时也是每名牙周病患者的基础治疗措施[1]。牙周基础治疗是牙周病患者必不可少的一个准备阶段, 又可称为消化除病因阶段, 具体方法是通过超声波法或机械直接将牙周袋内牙石菌斑等致病因素清除, 继而改善临床症状, 保障牙周健康。本院对55例AP患者应用牙周基础治疗, 收效确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AP患者55例, 男33例, 女22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28.5±5.3)岁;其中Ⅰ度深覆合20例, Ⅱ度深覆合30例, Ⅲ度深覆合5例;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根据《牙周病》中对AP的诊断标准确诊;②身体健康, 且无严重慢性病及系统性疾病;.1个月内未采取过抗生素治疗, 6个月内未采取过牙周治疗;④口腔内余留牙≥20颗;⑤未进行过不合规范的正畸治疗;⑥非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本组55例AP患者均行牙周基础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①积极控制急性炎症。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甲硝唑、阿莫西林、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 局部应用3%过氧化氢进行冲洗, 并将盐酸米诺环素放于牙周袋内消炎。②有效清除致病因子。待牙周急性炎症得以控制后, 通过相关设备仪器及诊疗方法检查牙周情况, 并给予评估。应用龈下刮治、龈上洁治、根面平整术等方法进行综合性治疗。③松动牙齿的固定。夹板舌侧固定, 治疗前3个月, 每月复查1次,之后每3个月复查1次, 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矫治情况及牙周状态。④健康宣教。治疗期间, 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及牙周诊疗知识讲解, 使其了解治疗、复诊的重要性, 保证日常口腔卫生的健康。

1.3 观察方法 ①观察对比本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指标的变化。②观察对比本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牙龄松动度的变化。牙龄松动程度分级:左右摇动或前后摇动<1 mm为Ⅰ度松动;左右摇动并伴有前后摇动<1 mm为Ⅱ度松动;左右摇动、前后摇动、上下摇动<1 mm为Ⅲ度松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指标的变化情.55例患者治疗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各项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55例患者治疗前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指标的变化情况(±s)

表.55例患者治疗前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指标的变化情况(±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mm)附着丧失(mm)治疗前1.97±0.982.78±0.923.48±1.923.23±1.85治疗后 0.80±0.54a0.82±0.54a.2.25±1.05a.1.97±0.72a

2.2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龄松动度的变.55例患者治疗后牙齿松动程度>Ⅰ度的例数显著低于治疗前,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55例患者治疗前后牙龄松动度的变化(n)

3 讨论

牙周炎是指侵犯牙龈及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由于牙龈四周的微生态环境较为特殊, 牙龈类螺旋体、杆菌、中间类杆菌等致病菌潜伏于龈下菌斑, 继而加重及扩展了牙龈炎症, 致使牙槽骨及牙周袋吸收, 诱发牙齿松动[2,3]。AP是牙周炎的一种, 但与慢性牙周炎不同之处在于, 该病不限单一发病因素, 并具有嗜血菌放线菌等特异病原菌[4]。AP发病快速, 患者可伴有牙齿脱落及松动等症状, 若预后不良,极易造成牙齿丧失, 严重影响口腔健康及生活质量, 近年来已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牙周疾病在口腔疾病的诊疗中具有首要的位置, 只有当牙周症状得以控制及改善后才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5]。牙周性治疗的第一步则为牙周基础治疗, 它是控制患者牙龈炎症, 消除致病因素, 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 其主要内容包括:消除菌斑滞留因素;辅以药物治疗;实施刮治、洁治消除牙石及菌斑;咬合调整及松动牙固定;指导患者控制菌斑,保护牙周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 多数AP患者的病症属于广泛型, 所以医务人员在对待此类疾病时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耐心, 治疗期间通过密切的沟通使患者重拾信心, 以此提高修复成功率, 保障治疗效果。此外, 由于广泛型牙周组织破坏情况较重, 临床检查时应细致且充分的采集治疗信息,以此强化治疗方案。治疗后1、3、6个月嘱患者定期到院复诊,观察牙石及菌斑的清除情况, 避免再次感染。有学者研究显示, 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AP患者的牙周情况, 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 由于患者口腔保健意识的大幅度提高, 其牙龈炎症已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牙周血指数(BI)未见明显变化, 且相较于治疗前, 牙齿松动也明显好转[6]。本文研究结果与此结果基本一致。55例患者治疗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各项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牙齿松动程度>Ⅰ度的例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综上所述, 牙周基础治疗对于AP患者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 可以显著改善牙齿松动情况, 控制牙周炎症, 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基础治疗方法。

[1] 鞠铎.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1025.

[2] 路瑞芳, 冯向辉, 徐莉, 等.牙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龈沟液中牙周致病菌的作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2.47(z1):88-89.

[3] 宗敏, 杨丕山.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骨钙素水平的影响.口腔医学.2012.32(9):363.

[4] 关焕英.正畸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山西医药杂志.2011.40(8):42-43.

[5] 路瑞芳, 徐莉, 冯向辉, 等.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中不同时机口服抗生素的短期疗效观察.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2.47(11):122-123.

[6] 张浙丹.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后全身炎症标志物的变化.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5):30-3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1.112

2014-08-29]

524002 广东省湛江市农垦中心医院口腔科

猜你喜欢

出血指数菌斑指数菌斑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YAG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疗效分析
益肾坚骨汤配合米诺环素与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疗效研究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探讨
延续性护理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刷牙情况的影响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血友病男性患者与健康男性龈沟出血指数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