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治疗小儿夏秋季腹泻的应用研究

2015-05-09王志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粪便性状服用

王志国

综合治疗小儿夏秋季腹泻的应用研究

王志国

目的 探讨在夏秋季腹泻患儿中运用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夏秋季腹泻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 将其中采取常规基础治疗者纳入对照组, 将在常规治疗的条件下增加综合治疗者纳入观察组, 分析并评估两组病例治疗后的临床总疗效、排便频次恢复时间、止泻时间以及粪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等几个方面。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1.4%, 显著性大于对照组的7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排便频次恢复时间、止泻时间与粪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等方面, 观察组均要比对照组更具优越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有其他严重不适发生。结论 为夏秋季腹泻患儿实施综合治疗, 对于缓解症状、控制患儿病情和尽早康复出院有重要意义, 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综合治疗;小儿;夏秋季腹泻;临床效果

夏秋季腹泻即轮状病毒性肠炎, 是儿科临床上相对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 具有季节性发病的特点, 尤其以夏、秋季节最为常见。该疾病发病范围通常不受地域限制, 多为散发或小规模流行表现, 可经粪-口传播或以气溶胶方式由呼吸道感染诱发[1]。临床需要尽早予以积极救治, 以免病情进展, 对患儿造成肠外损伤、脱水及酸中毒, 进而危及患儿的健康成长。为了提高本院对本病的临床治疗水平.2013年6月~2014年10月, 作者对本院35例本病患儿采取了综合疗法进行救治, 并与同期35例采取常规基础治疗患儿进行对照研究, 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6月~2014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夏秋季腹泻患计70例, 其中包括男39例, 女31例, 年龄9个月~3.2岁, 平均年龄(2.3±0.8)岁;病程2~8 d, 平均病程(4.3±1.3)d;所有入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脱水, 且存在“蛋花样”、“水样”粪便, 部分合并有发热、呕吐等症状, 后经相关临床检查、粪便镜检后证实, 纳入与夏秋季腹泻判断指南相符合[2], 且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排除有严重心内科合并症、全身系统疾病、意识障碍及无法配合研究工作的患儿,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组, 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 两组组间性别、年龄及病程时间等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确诊后, 依照治疗方案为对照组患儿提供常规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①补液。给予脱水且呕吐症状不严重者服用补液盐治疗, 针对轻度脱水者, 可按50~80 ml/(kg·d)剂量口服;部分脱水情况较重者, 可给予80~100 ml/kg治疗。②饮食干预。以发酵奶、去乳糖配方奶粉等豆类代乳品代替乳类喂养, 也可给予米汤、面条等半流质食物食用, 待止泻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③抗病毒。给予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3 mg/(kg·d)左右, 可根据患儿病情分1~2次静脉滴注。④药物治疗。低于2岁患儿, 给予妈咪爱服用.1袋/次, 口服2次/d;2岁以上患儿2袋/次, 口服2次/d。低于1岁患儿,服用思密达1 g/次, 口服2次/d;1~2岁患儿, 服用1.5 g/次,口服3次/d;对于2岁以上患儿, 服用3 g/次, 口服3次/d。均在餐前30 min服用, 服用妈咪爱后需隔30 min后再服用思密达。

1.2.2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条件下增加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包括:① 穴位敷贴。在常规清洁皮肤后, 将丁桂儿脐贴贴于神阙穴处, 每隔2 d更换1次, 总共敷贴5 d。②物理疗法。经腰部、腹部放置板状电容电极进行微量超短波治疗.15 min/次, 早晚各治疗1次, 总共治疗5 d;同时

对腹部以上位置进行红外线灯照射, 照射时保持灯与腹部距离16~20 cm左右, 每次持续20 min, 早晚各1次, 总共照射5 d。③沙枣疗法。每次给予患儿服用1颗沙枣, 服用3次/d。

1.3 疗效标准 观察所有患儿治疗后的排便频次、粪便性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以及止泻时间。同时以全国小儿腹泻会议发布的有关疗效评定标准为参照[3], 对所有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判断。显效:用药2 d内, 患儿每天的大便频次降至2次及以下, 粪便性状基本恢复正常, 无临床症状;有效:用药2~3 d内, 患儿的每日大便频次降至2次, 粪便性状有所改善, 水分减少显著, 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无效:用药3 d后, 患儿每日腹泻频次仍在2次以上, 粪便性状基本无改变,甚至有加重状况。除无效例数外, 将显效、有效例数用于临床总有效率的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 包括显效18例, 有效14例, 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对比 经积极治疗后, 观察组的排便频次恢复时间、止泻时间及粪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均要显著性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总疗效对比(n, %)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对比(±s, d)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对比(±s, d)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排便频次恢复时间止泻时间粪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观察组352.7±0.72.4±0.62.9±0.2对照组354.3±0.43.9±0.84.6±0.4

3 讨论

目前医学界针对夏秋季腹泻疾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 但有多项研究认为, 综合疗法可作为当前救治本病的首选。从中医角度分析, 小儿夏秋季腹泻是由于“肝常有余而脾常不足”所致, 主要病机在于机体乳食不节, 或脾胃功能障碍, 导致脾胃损伤, 肝脾功能失职, 进而诱发本病。常规给予饮食干预、药物服用、补液及抗病毒等治疗, 能够及时补充疾病所消耗营养, 促进受损肠黏膜恢复正常, 帮助患儿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脱水情况, 并减轻病毒感染所致腹泻症状, 避免治疗期间出现迁延性、慢性腹泻等情况, 但效果有限。而中医综合疗法中, 穴位敷贴的神阙穴隶属于任脉, 有“任督冲一源三歧”之称, 能够对人体微循环进行作用, 促使新陈代谢能力加强;物理疗法能够借助超短波与红外线对交感神经的作用, 由此来改善胃肠的分泌与吸收功能, 对于肠道痉挛的改善很有帮助;而沙枣疗法能够借助沙枣中的鞣质、鞣酸与多糖等成分, 对胃肠中的水、电解质进行抑制, 促使肠腔内渗透压恢复正常, 由此来起到止泻、减少排便频次等作用,对于治疗本病效果更佳。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对观察组施加综合疗法治疗, 结果发现, 该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止泻时间以及排便频次、粪便性状恢复至正常时间均要比对照组更具优越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相关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 为夏秋季腹泻患儿实施综合治疗, 对于缓解症状、控制患儿病情和尽早康复出院有重要意义, 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1] 刘立立, 占美, 马雪, 等.小儿氨基酸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系统评价.中国药师.2011.14(2):231-232.

[2] 曾繁政.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55-56.

[3] 王新玲, 付丽萍, 谭艳.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2例.农垦医学.2012.34(2):152-15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1.110

2014-08-21]

253400 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小儿内科

猜你喜欢

粪便性状服用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良书每月一副,按编嘱服用
羽叶三七植物性状及生长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