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与睡眠呼吸障碍的关系

2015-05-09张宝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控制组血氧支气管

张宝凤

探讨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与睡眠呼吸障碍的关系

张宝凤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与睡眠呼吸障碍的关系。方法 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ACT(哮喘控制测试)结果, 分为未控制组(ACT≤19分)40例和控制组(ACT>19分)44例, 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控制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用力肺活量在预计值中的比重(FVC)、氧减饱和指数(ODI4)、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SaO2<90%的时间在睡眠总时间中的比重(STI90)值与未控制组相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控制组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发生率显著高于控制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控制情况, 与夜间低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肺功能均显著相关,联合进行哮喘控制测试、夜间血氧及肺功能监测, 对于全面评估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睡眠呼吸障碍;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 大部分患者都有夜间病情加重的情况, 还有部分患者则仅在夜间发病。不少学者都认为夜间哮喘并不是一种独立疾病, 其是哮喘的一部分, 但关于哮喘夜间加重的发生机制, 目前还没有清楚的阐释[1]。为探讨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与睡眠呼吸障碍的关系, 本研究选取了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并均经肺功能检查, 结合临床症状及病史确诊。排除脑血管疾病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男51例,女33例, 年龄23~69岁, 平均年龄(62.5±5.6)岁。对所有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 根据ACT结果分为未控制组(ACT≤19分)40例和控制组(ACT>19分)4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晚上睡觉前, 开始使用血氧仪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 直至次日清晨患者苏醒。记录LSaO2、MSaO2、SIT90、ODI4。同时对患者进行肺功能监测, 测定FVC。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FVC、ODI4、MSaO2、LSaO2、STI90值, 以及两组患者的SAHS发生率。ODI4值≥10 次/h者, 判定为SAHS。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夜间血氧及肺功能指标比较:控制组患者的BMI、FVC、ODI4、MSaO2、LSaO2、STI90值与未控制组相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夜间血氧及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夜间血氧及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两组比较, P<0.05

项目未控制组(n=40)控制组(n=44) BMI(kg/m2) FVC(%) ODI4(次/h) MSaO2(%) LSaO2(%) STI90(%.30.5±5.8 75.6±19.4 9.1±8.6 91.6±3.4 76.6±10..28.3±5..26.7±3.7 86.6±18..3.0±3.3 93.7±2.6 83.9±9.3 7.2±4.2

2.2 控制组中SAHS发生率为20.5%(9/44);未控制组的SAHS发生率为52.5%(21/40)。未控制组的SAHS发生率显著高于控制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睡眠呼吸暂停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多发于肥胖人群。临床经验显示睡眠呼吸暂停与哮喘常常合并存在, 肥胖是共有的易患因素, 除此以外, 哮喘与睡眠呼吸暂停还可能存在其他联系[2]。

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夜间血氧情况监测, 发现哮喘临床控制组的SAHS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控制组(P<0.05)。这提示睡眠呼吸障碍可能与哮喘临床控制有一定相关性, 可能是因为睡眠呼吸障碍会造成夜间低氧, 引起夜间支气管痉挛, 从而加重哮喘。反之, 消除夜间呼吸障碍, 则有助于改善哮喘症状。据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 在排除肥胖、性别、年龄等影响因素后, 发现成人打鼾者的哮喘症状危险度高达1.5, 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的危险度达到了2.2[3]。还有研究显示, 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有85%的患者都存在睡眠质量差的问题, 这表明哮喘患者普遍存在夜间支气管痉挛。与正常人相比, 哮喘患者的峰流速值变异度更高, 甚至可高出正常人5~6倍。在本次研究中, 结果显示控制组的LSaO2、MSaO2、FVC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控制组, BMI、SIT90值则显著低于未控制组(P<0.05)。这表明哮喘患者的临床控制情况与夜间低氧、肺通气功能、肥胖有着密切关联。

综上所述,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控制情况, 与夜间低氧、SAHS、肺功能均显著相关, 联合进行哮喘控制测试、夜间血氧及肺功能监测, 对于全面评估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1] 何忠明, 韩美荣, 韩芳, 等.支气管哮喘与睡眠呼吸紊乱的关系.临床内科杂志.2010.27(5):331-332.

[2] 刘盛国, 傅应云, 何正强, 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哮喘106例临床分析.山东医药.2013.53(2):79-81.

[3] 张春英.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外健康文摘.2012, 9(8):232-23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1.057

2014-08-06]

124000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猜你喜欢

控制组血氧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给商品起名字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