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观察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5-05-09刘香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乌司淀粉酶胰腺炎

刘香菊

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观察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刘香菊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8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心肌酶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 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1、3、7 d分别测定细胞因子水平, 观察组IL-6、IL-8、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 以治疗后第3天最为显著(P<0.01);IL-10较对照组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以治疗后第3天最为显著(P<0.01)。结论 乌司他丁能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 改善临床症状, 保护多脏器功能, 促进疾病恢复, 疗效满意。

乌司他丁;重症急性胰腺炎;细胞因子

急性胰腺炎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 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 可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病情轻重不等。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的20%~30%。SAP起病急、发展迅速、并发症多, 早期即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imicin-flammational response synd rome, SIRS), 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1]。因早期手术治疗不能终止炎症的进展过程, 故绝大多数学者主张早期非手术治疗, 常规给予胃肠减压、抗炎、补液防止休克、镇痛解痉、抑制胰酶分泌及营养支持治疗。2011年8月~2014年5月本院共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6例, 其中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4年5月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均符合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2]。其中.47 例, 女29例;年龄25~75岁, 平均年龄(44.7±2.1)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8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 禁食禁水、胃肠减压、解痉止痛、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应用抗生素避免感染,防止胰腺外分泌和胰酶抑制剂生长抑素, 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10万U溶于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 微量泵入2 h.2次/d, 直至患者腹痛和腹胀症状消失。治疗7 d内无效及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其他相应的救治措施。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定标准 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尿淀粉酶、肝功能、心肌酶, 记录上述指标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 测定血清IL-6、 IL-8、IL-10、TNF-α水平;治疗效果评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异常指标恢复正常;显效:2项或2项以上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或异常实验室指标超过3/4恢复正常;有效:1项或超过1项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异常实验室指标超过1/2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发生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 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38例患者中, 痊愈22例, 显效11例, 有效3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38例患者中, 痊愈19例, 显效9例, 有效4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4.2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 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及心肌酶比较 观察组谷丙转氨酶、心肌酶降至正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1、3、7 d分别测定细胞因子水平, 观察组IL-6、IL-8、TNF-α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以治疗后第3天最为显著(P<0.01);IL-10则较对照组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以治疗后第3天最为显著(P<0.01)。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缓解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缓解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1

组别例数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3.2.11±0.32a.3.25±0.36a.15.78±0.32b.5.47±0.31b7.35±0.26a.16.58±0.36b对照组383.87±0.455.79±0.3321.44±0.378.26±0.348.67±0.3522.37±0.31 .1.651.782.372.281.492.53 P<0.05<0.05<0.01<0.01<0.05<0.0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及心肌酶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及心肌酶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1

组别例数指标治疗前治疗后1 d3 d7 d观察组38ALT182.75±7.59102.90±6.33b81.54±5.94b.37.12±5.46aAST(IU/L)189.46±8.43113.17±7.08b85.32±6.48b.41.79±5.22aCKMB(U/L) 92.58±18.37 76.34±11.26a.53.16±10.19b.24.60±8.45aCK(U/L)427.56±74.29315.42±58.18a212.38±43.85b183.57±26.95aLDH(IU/L)515.34±37.24387.50±25.17b275.34±18.45b165.48±11.36a对照组38ALT185.03±8.62171.89±8.15144.28±6.39 76.44±6.87 AST(IU/L)190.17±8.97183.35±8.22125.05±7.28 88.56±6.86 CKMB(U/L) 87.56±17.61 82.18±14.79 68.37±11.48.58.27±9.48 CK(U/L)431.45±70.83428.29±63.87367.53±45.32259.57±31.63 LDH(IU/L)528.46±29.87519.21±26.56403.69±19.35281.77±16.9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x±s, pg/m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x±s, p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1

组别例数指标治疗前治疗后1 d3 d7 d观察组38IL-684.27±26.5392.75±28.91a46.71±19.15b31.24±16.23aIL-891.14±33.8983.26±30.56a42.53±16.42b28.68±11.39aIL-1042.38±12.2545.83±13.2498.57±25.65b80.32±21.47aTNF-α58.74±27.8152.25±25.7339.32±20.16a17.82±11.38a对照组38IL-681.64±25.77b88.37±28.0575.18±22.1744.53±13.89 IL-890.75±36.3192.13±37.4471.22±29.4643.60±18.75 IL-1040.64±13.2445.02±15.1847.39±16.4057.89±19.51 TNF-α60.29±27.5556.28±25.7249.08±21.3935.72±15.67

2.5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除对照组有1例患者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 其余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适和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性反应, 常累及胰腺周围组织甚至累及远隔器官。该病并发症颇多。SAP可涉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甚至导致死亡。胰酶激活和炎症反应是SAP目前公认的两大主要发病机制。发生SAP时, 异常激活的胰酶在引起胰腺自身损伤的同时, 激活单核单核巨噬系统, 引发SIRS, 此时如不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 则可能出现MOF。

本研究应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结果显示,乌司他丁组患者腹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该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 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确切、满意, 较常规治疗病程缩短。细胞因子TNF-α、IL-6、IL-8在治疗后1 d较对照组下降(P<0.05), 治疗后3 d下降最为显著(P<0.01), IL-10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治疗后3 d升高最为显著(P<0.0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乌司他丁可促进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及体征的恢复, 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有效抑制TNF-α、IL-6、IL-8等细胞因子, 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从而阻断细胞因子触发炎症介质的“瀑布样级联反应”, 避免全身炎症反应迅速进展为MOF。

本研究还进一步测定了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心肌酶, 结果显示, 治疗前谷丙转氨酶及心肌酶均显著升高, 提示存在多器官功能受损。其机制考虑为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时, 胰酶大量释放, 导致胰腺实质凝固性坏死和出血、脂肪组织坏死、胰腺血管破坏致水肿和血栓形成, 且进人体循环内, 引起大量炎症因子的释放, 引起微血管扩张, 造成微循环障碍,导致溶酶体膜、线粒体膜受损, 影响到细胞呼吸功能, 使之受损。乌司他丁治疗组用药1、3、7 d时, 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 提示乌司他丁能更好地促进损伤器官的功能恢复,保护多器官功能。

乌司他丁是精制酸性糖蛋白, 是从成年健康男性尿液中提取出来的, 所以也被称作尿抑制素, 属于一种广谱蛋白酶抑制剂[3]。近年来, 乌司他丁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用于控制疾病或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炎症反应, 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 从而防止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 并可抑制白细胞的过度激活, 保护多脏器功能[3]。本研究应用其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取得满意疗效, 未发现明显不适和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陈婧华, 陈垦, 王晖.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4):2478-2483.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规范治疗建议.中华消化杂志.2009.29(12):75-78.

[3] 上海乌司他丁临床试验协作组. 国产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1.21(5):293-29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1.100

2014-07-17]

121000 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乌司淀粉酶胰腺炎
澳新拟批准一种β-淀粉酶作为加工助剂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淀粉酶升高就是胰腺炎吗
乌司他丁治疗免疫功能降低并发急性间质性肺炎疗效分析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国产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