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研究

2015-05-09刘建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室早利多卡因室性

刘建飞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研究

刘建飞

目的 研究分析胺碘酮与利多卡因用于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 接受药物治疗的116例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运用抽签法则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8例, 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38%(53/58)高于对照组的77.59%(45/5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用于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小, 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药物。

胺碘酮;利多卡因;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是特别常见的一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症,一般临床表现为连续室性早搏, 若是室性早搏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控制, 则会进一步病变成室性心动过速,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在《内科学》中指出利多卡因是首选治疗药物, 而国际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均建议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1]。现择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药物治疗的116例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进一步探析胺碘酮与利多卡因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药物治疗的116例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运用抽签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8例)。观察组中,男30例, 女28例;年龄30~79岁, 平均年龄(57.63±5.18)岁;频发室早者32例, 短阵室速者19例, 室颤者17例。对照组中,男31例, 女27例;年龄32~80岁, 平均年龄(56.56±5.86)岁;频发室早者30例, 短阵室速者10例, 室颤者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持续性心电动态监护及常规治疗[2]。

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利多卡因(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4023559), 初始药物剂量为50 mg。将其溶于20 ml生理盐水中, 在10 min内静脉推注完毕, 直到早搏消失, 或是利多卡因剂量达到300 mg, 然后1~3 mg/min的速度给予静脉滴注维持治疗, 连续治疗给药1周。

观察组:58例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胺碘酮(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3254), 药物剂量为150~300 mg,将其溶于20 ml生理盐水中予以静脉推注, 若是心律失常未得到控制, 可以15 min后重复给药1次。但是在24 h内最多推注4次, 当静脉注射达到负荷量后, 用300 mg的胺碘酮溶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内予以静脉滴注维持治疗, 连续治疗给药1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短阵室速、室早均已消失, 室颤复律。有效:室早降低程度不少于50.0%, 短阵室速或者24 h内没有再次复发。无效:重复给药后, 室早仍然没有明显降低, 或是存在短阵室速, 室颤反复发作。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对试验数据实施系统化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38% (53/58)高于对照组的77.59%(45/5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副反应。观察组58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心动过缓, 经及时减量治疗得以改善.1例患者出现静脉炎, 通过对症处理后症状完全消失,对正常治疗没有任何影响。

3 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是特别常见的一种心肌梗死合并症, 其发病率约为80.4%, 也是影响临床预后效果的关键因素及心肌梗死后患者发生猝死的最危险因素[3]。如果不能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非常容易造成心脏猝死事件的发生。以往临床治疗中经常将利多卡因作为首选药物, 并且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避免室早的产生。利多卡因的药物机理:其属于Ⅰb类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是一种膜稳定剂, 对浦肯野氏纤维细胞膜钠离子内流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 加强钾离子外流, 降低心室传导的速度, 使折返激动得以消除, 对心室应激性也存在有效的抑制作用, 提供室颤阈值。但是, 随着临床经验的大量积累发现, 该药物的作用时间非常短, 而且疗效并不理想, 同时还存在潜在性致心律失常的可能。

胺碘酮属于Ⅲ类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逐渐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了认可。胺碘酮能够反映Ⅰ~Ⅳ类全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 例如可以有效阻滞钙通道、钾通道、钠通道等作用;胺碘酮还能非竞争性阻滞β受体、α受体, 以利于冠状动脉的扩张, 促进血流量的增加,降低心肌耗氧量, 使外周动脉明显扩张, 减少外周阻力, 所以对室性心律失常具有非常理想的疗效。同时, 不会导致心肌缺血加重, 不会诱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长时间应用该药没有出现致心律失常的事件, 对总死亡率没有任何影响。

本次试验研究结果指出, 观察组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8%(53/58)高于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治疗的77.59%。由此可以推断, 胺碘酮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相比, 对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取得了更加理想的疗效, 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新一代首选药物, 但是药物应用时应该注意个体化差异,在药物治疗期间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情况, 合理调整药物剂量。

[1] 镡桂团.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44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求医问药(下月刊).2012.10(12):751-752.

[2] 吴宇红, 郭念昆, 刘永丽.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急性期治疗的比较.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12(6):145-146.

[3] 营兴宏.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国医学创新.2011, 8(2):53-5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1.098

2014-08-28]

441000 襄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室早利多卡因室性
这种室早或不需治疗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1例
特发性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张力的关系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三维Lorenz-RR 散点图分析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 例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