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芩口服液与匹多莫德片对手足口病疗效的对比研究

2015-05-09李涛黄艳郑淮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莫德疱疹口服液

李涛 黄艳 郑淮武

蓝芩口服液与匹多莫德片对手足口病疗效的对比研究

李涛 黄艳 郑淮武

目的 对比研究蓝芩口服液与匹多莫德片对手足口病普通患儿的治疗效果。方.300例手足口病普通患儿, 随机分为蓝芩组、匹多组和联合治疗组, 每组100例, 在常规抗病毒、退热等对症治疗基础上, 分别给予蓝芩口服液、匹多莫德片、蓝芩口服液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 观察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蓝芩口服液治疗组与匹多莫德片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与单一治疗组对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能明显促进退热及加快疱疹和皮疹的消退, 并提高总有效率。两种药物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蓝芩口服液和匹多莫德片联合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较使用其中单一药物效果显著。

手足口病;蓝芩口服液;匹多莫德片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轻症患儿表现为发热、口腔疼痛、流涎、拒食、厌食、咽痛、咳嗽等症状。多数患儿病情轻, 能自愈, 无后遗症。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肺水肿、肺出血及循环衰竭等, 预后凶险[1]。手足口病多为自限性疾病, 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蓝芩口服液及匹多莫德片对手足口病普通患儿的治疗效果, 寻找最佳治疗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7月门诊诊断的300例手足口病普通患儿,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现卫计委)颁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2年版)》。本文所选患儿共300例, 随机分为蓝芩口服液治疗组(蓝芩组)、匹多莫德片治疗组(匹多组)和联合治疗组;蓝芩组100例,男49例, 女51例, 年龄7.8个月~6.8岁, 平均年龄2.9岁;匹多组100例, 男54例, 女46例, 年龄7.6个月~6.5岁, 平均年龄2.8岁;联合治疗组100例, 男52例, 女48例, 年龄7.4个月~6.4岁, 平均年龄3岁。三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在常规使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及退热等对症治疗基础上, 蓝芩组予加用蓝芩口服液(江苏扬子江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19991005).5~10 ml/次, 口服3次/d,疗程1周;匹多组加用匹多莫德片(太阳石唐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091 )0.4 g口服.1次/d, 疗程1周;而联合治疗组则同时使用以上药物, 其使用方法和疗程同前。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3 d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口腔疱疹缩减, 皮肤皮疹缩减;有效:治疗5 d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口腔疱疹缩减, 皮肤皮疹缩减或消退;无效:治疗5 d后仍有发热, 口腔疱疹未缩减, 皮肤皮疹无变化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SNK法;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比较 蓝芩组退热时间(3.48±1.07)d, 疱疹消退时间(5.27±1.16)d, 手足皮疹消退时间(6.61±1.12)d, 匹多组相应时间为(3.47±1.03)d、(5.00± 0.99)d、(6.41±1.01)d;联合治疗组相应时间为(2.11±0.76)d、(3.62±1.02)d、(4.59±0.99)d。经对比发现蓝芩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手足皮疹消退时间与匹多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明显促进退热及加快疱疹和皮疹的消退(P<0.05)。见表1。

2.2 三组治疗效果比较 蓝芩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与匹多组相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显效率和总有效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安全性评价 研究过程中仅3例患儿在联合治疗组中出现轻度呕吐及腹泻症状, 停药后症状缓解, 不干扰正常治疗, 表明安全性可靠。

表1 三组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比较(±s, d)

表1 三组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比较(±s, d)

注:与联合治疗组比较,aP<0.05

组别手足皮疹消退时间蓝芩组6.61±1.12匹多组6.41±1.01联合治疗组10.2.11±0.76a.3.62±1.02a.4.59±0.99aF 8.795.985.58 P<0.05<0.05<0.05

表2 三组手足口病患儿总有效率比较(n, %)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 好发于儿童, 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手足口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由于病毒的传染性很强, 常常在托幼机构造成流行[3]。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因此需要早期隔离, 并予有效的治疗缩短病程, 减轻患儿痛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匹多莫德是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 可在患儿免疫水平低下时提高其免疫功能, 主要通过以下多方面作用:①增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②增加巨噬细胞的活性;③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④促使辅助性T 细胞(CD4+)与抑制性T 细胞(CD8+)的比值升高或恢复正常;⑤提高免疫反应中白介素-2和γ- 干扰素水平。通过促进机体的这些免疫功能达到其抗炎、抗病毒的作用, 能减少及预防感染的发生[4]。

蓝芩口服液由多种中药组成, 是儿科的常用药物, 主要成份为板蓝根、黄芩、黄柏、胖大海、栀子。其中板蓝根清泻胃热、凉血解毒兼清胃经血分之热;黄芩泻实火、除湿热、清泻肺与大肠之火;栀子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黄柏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胖大海开宣肺气、清泻郁火, 为治疗咽喉病要药。诸药合用, 增加清热泻火、解毒消肿、利咽止痛之功, 具有清肺胃蕴热、解毒消肿、利咽退热、抗炎、抗病毒的作用, 临床用于多种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治疗[5]。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 发现采用蓝芩口服液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手足口病, 其综合疗效优于单一治疗组,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联合治疗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较单一治疗组明显缩短, 且能明显提高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因此, 采用蓝芩口服液和匹多莫德片联合治疗手足口病普通患儿较使用其中单一药物效果显著, 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减轻患儿临床症状, 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王明英, 周玲, 黄荣卫, 等.昆明地区4508例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皮肤病与性病.2014.36(2):83-84.

[2] 王冬先. 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现状.湖北中医杂志.2012.34(12).47-49.

[3] 王卫平.儿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7-208.

[4] 徐小军, 赵志刚.匹多莫德( 万适宁) 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3.3(2):115.

[5] 孙冰, 韩云坤, 张新朝.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患儿的疗效观察.当代医学.2012.18(14):139-14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1.097

2014-09-10]

518101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宝安医院

猜你喜欢

莫德疱疹口服液
一张白纸, 一个故事
食药总局公告:匹多莫德,3岁以下儿童禁用!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汗疱疹是否会传染
绿山墙的安妮(四)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痰热清治疗小儿疱疹性峡炎的疗效分析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