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8例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相关因素分析

2015-05-09张晶芬袁静付广双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乙肝病程胆囊

张晶芬 袁静 付广双

38例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相关因素分析

张晶芬 袁静 付广双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关因素。方法 7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 包括38例肝硬化胆囊结石患者(结石组)和37例无胆囊结石患者(对照组), 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Child-Pugh分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红素(TBil)含量、胆囊壁厚度的差异。结果 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与性别无关, 而年龄越大、病程越长、Child-Pugh分级越严重都会增加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同时, HDL-C降低、TBil增高、胆囊壁增厚与胆囊结石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危险因素多, 应尽早发现治疗。

乙肝肝硬化;胆囊结石;相关因素

肝脏不仅是胆汁产生的唯一器官, 而且是致石性胆汁产生的场所, 肝脏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1,2]。因此,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病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本研究对2010年4月~2014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7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乙肝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的机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2010年4月~2014年3月肝硬化住院患者共75例, 其中女14例, 男61例, 年龄23~76岁, 平均年龄53.3岁, 病程2个月~31年, 平均病程11.9年, 诊断均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其中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38例(结石组), 无胆囊结石37例(对照组), 胆囊结石均经彩超或核磁检查确诊。肝硬化程度按Child-Pugh标准分为A、B、C三级。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 比较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和非胆囊结石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Child-Pugh分级方面的差异。所有患者空腹8 h抽血检测HDL-C和TBil含量;彩超或核磁检测胆囊壁厚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硬化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病程胆囊结石患病率比较 7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合并胆囊结石38例(50.7%), 无胆囊结石37例(49.3%)。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年龄越大, 病程越长,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病发率越高。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比较见表1。

2.2 不同Child-Pugh分级胆囊结石患病率比较 7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中, Child-Pugh A级7例, B级20例, C级48例。A级胆囊结石发病率为28.57%, B级发病率为35.00%, C级为60.42%, 三个等级之间胆囊结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两组间血清学指标和胆囊指标比较 实验室酶法测定HDL-C和TBil含量, 彩超或核磁检测胆囊壁厚度发现, 结石组和对照组相比, 所有指标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这些均是胆囊结石发病的相关因素, 见表3。

表1 胆囊结石与肝硬化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相关性分析(±s, n)

表1 胆囊结石与肝硬化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相关性分析(±s, n)

注:两组比较,aP<0.05

因素结石组(n=38)对照组(n=37)χ2tP年龄(岁)56.2±5.747.4±7.95.32<0.05性别(男)35260.35>0.05病程(年)12.5±2.98.4±3.84.57<0.05

表2 不同Child-Pugh分级胆囊结石患病率情况(n, %)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组别例数HDL-C(mmol/L)TBil(μmol/L) 胆囊壁厚度(cm)结石组380.37±0.0930.5±4.20.55±0.13对照组370.46±0.1822.7±3.80.42±0.28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性别与胆囊结石发生无关, 而年龄大、病程长、Child-Pugh分级高都会增加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同时, HDL-C降低、TBil增高、胆囊壁增厚都与胆囊结石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些因素均为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胆囊结石形成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但是研究表明乙肝肝硬化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并且胆囊结石患病率会随肝硬化程度严重而升高[3,4];本研究中Child-Pugh C级明显较A级高, 表明肝硬化越严重, 患胆囊结石的几率越高。这可能与胆红素产生过多、胆汁潴留、慢性炎症和感染等因素相关[5,6]。相关研究表明, HDL-C水平下降和TBil水平上升有利于Ca2+沉淀, 从而易于形成结石[7];本研究亦证实了这一点。本研究也显示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增厚, 胆囊壁增厚可能通过影响胆囊动力来促进结石形成[6], 影响了胆囊的运动引起胆囊结石[8]。因此, 胆囊壁增厚和胆囊结石发生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 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发病率较高, 其发生和年龄、病程、肝硬化程度等因素相关。因此, 乙肝肝硬化患者应常规彩超或核磁检查, 及时尽早发现结石, 避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

[1] Acalovschi M. Gallstone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incidence, etiology, clinical and therapeutical aspects.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23):7277-7285.

[2] Conte D, Fraquelli M, Giunta M, et al. Gallstones and liver disease: an overview. J Gastrointestin Liver Dis.2011.20(1):9-11.

[3] 张宏宇, 孙建平, 郝春玲, 等.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和影像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医学信息.2011.24(11):238-239.

[4] El-Awadi S, El-Nakeeb A, Youssef T, et al.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cholecystectomy in cirrhotic patient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Int J Surg.2009, 7(1):66-69.

[5] 杨清峰, 王虎, 施光亚, 等.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成因探讨.实用全科医学.2004.10(5):425-426.

[6] 郝瑞瑞, 王惠吉, 贾继东, 等.肝硬化患者胆囊运动功能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探讨.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2):137-138.

[7] 闻颖, 崔巍, 刘沛.肝硬化患者好发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探讨.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1A):1986-1987.

[8] 仝威, 司芩, 穆红艳, 等.胆囊结石患者餐后胆囊扩张.东南国防医药.2005, 7(4):25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1.031

2014-09-02]

130011 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感染科

猜你喜欢

乙肝病程胆囊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