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山东省山丘区风电场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

2015-05-08谢翔李栋董琳李文杰

珠江水运 2015年4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

谢翔+李栋+董琳+李文杰

摘 要:风电场在建设过程中具有植被破坏点多、地表扰动强度高、扰动面积大等特点,在施工期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施工结束后如不加以防治,也继续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对此,就需要我们在对其危害特点掌握的基础上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本文中,将就山东省山丘区风电场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其防治工作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山东省山丘区 风电场建设 水土流失 防治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升,经济步伐的推进,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对于我们以往所使用的石化、煤炭等资源来说,其不仅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且它们所具有的不可再生性质也使得我们需要积极的寻找新的、可持续能源来满足当今社会的能源需求。其中,风能是一种具有可再生性质的清洁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在风电场建设的过程中,却不可避免的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引发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如何能够在风电场建设的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则成为了各地在开展风电场建设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2.山东省风电场建设情况以及水土流失情况

2.1 山东省风电项目发展情况

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海岸线长达3100多公里,风能密度大,年平均风速高,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截止2010年6月份,山东省已建风电场26个,主要集中在烟台、威海、青岛、潍坊等沿海地区,装机总容量111.12万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的 1.8%。目前,山东省风电开发逐步从沿海地区向着近海海域延伸、从沿海地区向着内陆山区延伸,预计2020年,山东省风电总装机将达到400万千瓦,约占全国风电装机的15%。

2.2 山东省水土流失情况

山东省是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山东省第二次水土流失普查,全省共有水土流失面积3.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2.97%。其中山丘区水土流失面积3.24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和胶东半岛地区;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面积0.36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平原区与滨海地带。

从全省17个市来看,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是临沂市和烟台市,分别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17.27%和16.66%;从全省黄河、淮河、海河、鲁中、胶东五大水系来看,淮河水系和胶东水系的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分别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38.22%和25.52%。栖霞、沂源、沂水、临朐、五莲、莒县、牟平、蒙阴8个县的水土流失面积超过了1000平方公里,鲁中南和胶东地区21个县水土流失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

根据有关资料测算,目前全省还有水土流失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随着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各级加大治理力度,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不断缩减。但随着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不断增多,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趋势有不断扩大趋势,水土流失前景仍不容乐观。对此,就更需要我们能够在风电场建设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降低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几率。

3.风电场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

3.1项目组成类型多样

在风电场建设中,根据其项目组成类型的不同,可以将产生的扰动破坏分为线性破坏以及点性破坏这两种类型:风电机组安装场地施工、升压站建设施工、集电线路塔架基础施工、弃渣场等属点性破坏,具有破坏地点分散、局部面积小等特点。而风电道路施工则属于线性破坏,具有着破坏情况复杂、跨越地形较大等特点。

3.2项目占地范围大、扰动类型多样

对于山东山丘地区来说,其土地利用类型较为多样,山脚至山顶分布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且风电单项工程也具有着分布较为分散的特点,道路也由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且风电场项目区域的植被、土壤类型以及地形地貌等都具有着多元化的特点。

3.3破坏强度大

山丘区风电项目风机位点一般布设在山顶或山坡处,施工期间首先要开辟上山道路,道路的施工不但会破坏山体表层的原有植被,还对覆盖层下方的土方、石方形成较严重的破坏。难度较大的路段会选择爆破的方式开路,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铺路,都会形成大量的弃土、弃石。而建设单位往往忽略对弃土、弃石的利用及防护工作,将这部分弃方任意处置,常常将弃方直接倾倒在风机平台、道路下边坡处,不但覆盖、破坏了原有植被,在雨季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

4.山丘区风电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在风电项目建设防治及后期治理的工作中,可选用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水土保持措施,下面将对几种风电建设项目中应重点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论述。

4.1表土保护及收集

表土是指土地表层的熟化土壤,是经过常年累月才形成的、为植物生长提供肥力的主要土层,植被恢复或复垦常因缺乏可耕作的表土或覆土厚度偏薄而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因此表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山丘区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土,其表层腐殖土层较薄,需要我们在工程建设时能够做好表土的收集工作,并对其进行集中储存与保护。在表土的收集方式上,可以通过机械为主、人工配合的方式进行,剥离厚度视土层的结构状况,在0.2~0.5米之间。

4.2截、排水措施

在线性工程当中(风电场道路施工),我们应当根据路基情况以及地形地势设置排水措施。通常来说,风电场道路都是沿着山脊以及地形等高线进行布线,所以在路基的类型方面通常会以半填半挖的方式开展。其中,一侧挖另侧填的路基,挖方一侧截、排水设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临时、永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置;中间挖两侧填的路段则可以根据线路的纵坡大小对排水设施进行布设;如果该路段的路势较为平缓,我们也可以在验证之后不设排水沟。

4.3临时土石方拦挡

在土石方拦挡方面,应将升压站、风电场机组以及道路等区域的挖方和表土以分类分开的方式进行堆放,并通过编织袋在装满土石料之后将其用于围栏的砌筑,不但能够起到拦土的作用,同样也能够拦水。而在形式以及尺寸方面,可以根据堆土区域的地形以及高度情况进行确定,同时也可以利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伐的树木作为屏障起到一个挡渣的作用。endprint

4.4土地整治工程

在主体施工结束后,需要采取植物绿化以恢复原有环境,我们推荐在采取植物措施前,先进行整地措施,整地深度一般取0.3m,采用机械与人工结合的方式,对地表进行清理,去除土壤中遗留的碎石、施工垃圾及其他不利用植物生长的杂物,然后撒播植草,恢复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

4.5植被重建与绿化美化

在植被重建工作中,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在施工裸地重建方面,风电场吊装场地、施工用地在经过整地覆土之后可以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林木品种开展造林工作,并在林下种植一定的草种,以起到保土的作用;在开挖边坡植被建设环节,由于边坡具有较为显著的可视性,就需要我们在植被建设时还需要对景观情况进行一定的兼顾,在土质边坡使用植树、种草等方式护坡,并在树种选择时尽可能的选择适合边坡种植、且具有一定美观性的树种;阶面则需要根据覆土层的厚度种植部分耐旱、侧根发达的植物;高陡裸岩坡体方面,需要我们根据喷锚挂网布置以及种植槽、鱼鳞坑、岩石穴坑规格,结合生长环境的承载量栽植、种植攀缘植物,苗木宜用当地的藤本植物,保证木本、草本相结合。

5.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说,风电项目的建设将对建设区域的植被以及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在上文中,我们对于山东省山丘区风电场建设水土流失特点及其防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分析,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需要通过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根据方案列出的水保措施进行防护,并同时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和验收工作,最大程度的保障风电场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只有切实、良好的完成上述工作,才能够真正使风电项目成为有别于传统发电项目、成为环境友好型的建设项目,并以此在不影响环境的基础上更好的为当地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史彦林,贾洪纪,张利,单洪伟,严尔梅,鞠伟,周宁.黑龙江山区风电场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2010(09):55-56.

[2]段东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中表土的剥离、保护及利用[J].广东水利水电.2013(03):101-103.

[3]董智,贾志军,李红丽,甄宝艳.河北省坝上风电场建设区水土流失特点与植被恢复途径[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05):82-86.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防治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