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住院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5-05-08崔津津

海军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躯体高龄状况

崔津津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展,各医院高龄住院患者比例逐年增加。由于高龄患者社会、生理、心理或病情特殊性,家属对患者的护理服务要求提高,尤其对高龄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问题颇为关注,因此,了解高龄住院患者睡眠状况,对其相关性进行较为科学的量化研究很有必要。笔者对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高龄住院患者进行了睡眠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60岁同期住院患者共计2 160名,排除老年痴呆、精神疾病者、脑卒中后遗症、严重外伤、肿瘤晚期及其他重症患者,有效例数1 821例,男性1 017人,女性804人,所有调查患者及家属均获得知情同意。

1.2 调查内容 (1)患者基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婚姻家庭状况、居住情况、病史;(2)医疗来源:公费医疗、合作医疗、商业保险、自费及其他;(3)入院前及入院后匹兹堡睡眠指数[1](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对日间功能影响、主观睡眠质量[2];(4)躯体、心理和入院适应状况;(5)影响睡眠的原因。

1.3 调查方法 由经过课题组专业培训的护士现场对调查对象讲明测试目的、评定要求,按照统一指导语言做出独立的自我评定。

1.4 评价标准 (1)患者自述基本情况与家属核实;(2)医疗来源与病历相互核实;(3)匹兹堡睡眠指数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3分计分,PSQI分≤4分表示睡眠质量好,5~7分表示睡眠质量一般,>7分表示睡眠质量差,各个成分及PSQI总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入院前后睡眠质量情况分别与家属核实;(4)躯体、心理和入院适应状况按照“亚健康状态评估表”评分标准。躯体状况主要是入院病因及躯体不适程度;心理状况主要是个人精力、情绪变化;入院适应情况包括是否对医护人员及家属发脾气、各种检查及治疗配合度;按照相关项目评分后折合成百分制计算。调查结果情况分别与家属核实,如有误则不予采用。

2 结果

2.1 住院前后睡眠质量对比 入院后高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下降(P<0.05),见表1。

表1 1 821例高龄患者入院前后睡眠质量对比[例(%)]

2.2 睡眠质量与患者基本情况的关系 1 821例有效调查报告中,对高龄患者住院后睡眠质量与患者基本情况分析,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婚姻家庭状况、住院疾病、医疗来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职业、居住情况、医疗来源与PSQI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女性高龄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低于男性(P<0.05);职业差别中离退公务员睡眠质量最差(P<0.05),城镇居民其次,离退工人及农民影响较小;居住情况中其他(老年公寓或集体式养老院)睡眠质量最差(P<0.05),独居者其次,与家人共同居住睡眠影响小;医疗来源中自费患者睡眠质量最差,商业保险、公费医疗、合作医疗、其他(各种基金或社会福利救治)影响逐次减低(P<0.05)。见表2。

表2 1 821例高龄住院患者睡眠质量与基本情况关系(例)

2.3 睡眠质量与躯体、心理和入院适应状况关系 1 821例有效调查报告中,睡眠好的127例躯体、心理和入院适应状况得分分别为64.25 ±9.33、54.32 ±7.69、68.57 ±10.13;睡眠一般的 934 例得分分别为 56.54 ±7.18、41.02 ±5.85、54.73±7.64;睡眠差的 760 例得分分别为 21.14 ±4.89、30.17 ±3.45、28.56 ±4.97,3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睡眠质量下降自述原因 1 821例有效调查报告中,睡眠质量下降370例(20.3%),自述原因:寝具不适242例(床铺窄144例、床垫不适103例、枕头不适81例、寝具异味43例、其他19例)、环境不适219例(巡夜143例、其他患者影响107例、设备声响67例、其他12例)、自身疾病恐慌126例、经济负担46例、家庭因素17例、原因不明9例。

3 讨论

据北京市老龄委发布的《2013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279.3万(21.2%),同样,各医院高龄住院患者逐年增多。在本调查中,高龄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1.74%,其中20.3%为获得性睡眠障碍。高龄患者由于睡眠障碍导致白天嗜睡、乏力、精神萎靡,甚至容易发生意外跌倒、进食饮水时呛咳、窒息,如夜晚服用安眠药,容易延长呼吸暂停时间,患有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症的高龄患者容易发生猝死[3],而且长期服用安眠药不但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等不良反应,而且会导致睡眠结构的改变。

本调查中,女性睡眠质量明显低于男性,原因可能为女性特殊的生理功能,对外界环境、病情等改变敏感而导致睡眠紊乱;离退公务员睡眠质量最差,城镇居民其次,离退工人及农民影响较小,可能与居住环境、人际环境、住房、子女就业等综合压力过大有关,离退公务员睡眠质量最差,还与以前工作压力大、加班时间多、作息时间不规律等因素有关;独居者与其他老年公寓或集体式养老院生活高龄患者,可能与家人缺乏沟通、自制能力差、生活负面压力大等因素有关;在医疗来源中自费患者睡眠质量最差,估计与经济负担、家庭等各方面有关;高龄患者住院后睡眠质量与躯体、心理和入院适应状况得分的减少而下降趋势明显,可能与患者入院病因、躯体不适程度、对自己疾病及后续治疗了解程度及焦虑、急躁、恐惧等心理状况有关[4]。

对于高龄患者睡眠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项,首先,医院设施与老人日常生活习惯的不协调,医院可以适当允许高龄患者自带习惯的寝具用品以保证随眠质量,同时配备部分硬板床及活动床挡[5];其次,病房规范化管理与患者需求相矛盾,医院要制定并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护理方案,更新病房管理观念,在病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如夜间设备声音调小、撤掉不必要的监护设备、抢救车轮椅等设备定期上油减燥、巡夜护士做到“四轻”为患者提供安静温馨的修养环境;再次,床位安排不合理,床位安排时综合考虑,根据患者个体要求适当调整,考虑患者的听力、病情、性格,反复介绍同室病友及医务人员,消除陌生感;最后,护理干预程度不够,应加强护理干预措施,例如实施睡眠时间限制提高睡眠质量、纠正患者对睡眠障碍错误认知和不良习惯、诱导睡眠、环境及饮食调整、排除药物干扰等[6-7]。

本调查表明高龄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医院的设施与老人日常生活习惯的不协调、病房规范化管理与患者需求相矛盾、床位安排不合理、护理干预措施不够等因素有关。尚不明确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

[1]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231-233.

[2]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39(2):141-143.

[3] 赵敏.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7-48.

[4] 骆春柳,何金爱.台湾花莲慈济医学中心人性化护理的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93-94.

[5] 周桂媛.翁迎弟与家属同步的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93-94.

[6] 宗宝玉,熊红芳,李占江.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15-18.

[7] 郑淑敏,刘惠艳.健康教育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82-83.

猜你喜欢

躯体高龄状况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现在干什么?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