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年龄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分析

2015-05-08黄继才尹晓云陈兵勇李景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同年龄组几率左心室

黄继才 尹晓云 陈兵勇 李景珊

不同年龄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分析

黄继才 尹晓云 陈兵勇 李景珊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按年龄段分为A(45~54岁)、B(55~64岁)、C(65~74岁)三组,每组60例。对比三组患者的心脏超声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不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高于A、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比不同年龄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超声结果可知,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 男性患者发病率逐渐减少, 年龄越大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越高, 且预后效果差。

不同年龄组;老年心肌梗死;心脏超声;并发症

有学者临床研究发现, 心肌梗死患者多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斑块或破裂的斑块刺激局部生成血栓, 阻塞动脉血管,增大了其心、脑血管疾病出现几率, 该病病死率较高[1]。本院从2009年10月开始研究不同年龄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4年10月入院治疗的18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5~74岁, 平均年龄(65.5±15.5)岁。患者按年龄段分为A(45~54岁)、B(55~64岁)、C(65~74岁)三组, 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2]:出现缺血性胸部不适症状;心电图动态监测显示心肌梗死;血清心肌坏死指标异常改变等。排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

1.2 检测方法 患者入院后3 d内实施心脏超声检测[2]。仪器为:飞利浦IE33、GE S6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2.5~3.5 MHz。患者取侧卧体位, 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前后径、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收缩末期左心房前后径舒张早、晚期峰值速度(E、A)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所有患者测量3个心动周期, 取上述指标均值。

1.3 诊断标准[3]左心室舒张末径>55 mm时诊断为左心室扩大(左心室重构), 左心室射血分数<50%诊断为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 E、A比值低于 1诊断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弱。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为: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壁破裂及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性别构成对比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三组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不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681, 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性别构成对比[n(%)]

2.2 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C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高于A、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823, 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属于心血管常见疾病, MI患者大多数合并循环衰竭及心律失常, 影响患者预后[3]。发病时有剧烈而持久的性质, 类似心绞痛的前胸痛、心悸、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症状, 可产生严重后果;MI为重症心血管疾病, 危及患者健康及生命。

临床研究发现[4], 老年心梗患者, 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较为普遍与严重, 心肌严重缺血、面积大, 导致心力衰竭几率增高及病死率亦较高, 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预后,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效果差。

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A组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而随着分组年龄的增长, C组患者男性与女性患者数量基本持平, 表明低龄MI患者男性居多, 这与男性吸烟、酗酒关系密切, 而随着年龄的增加, MI患者男女性别比逐渐减小, 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血脂代谢功能紊乱而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几率增大, 故MI患者中女性的发病率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有学者研究发现[5], 绝经前女性雌激素分泌较多, 冠心病致死率较低,而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分泌极少, 其冠心病的致死率显著增高,高龄女性MI后易出现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和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危及生命, 故死亡率较高。

通过对本次实验患者并发症对比发现, MI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律失常, 且C组患者数明显高于A、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A组患者中未发生室壁破裂与死亡病例, 表明患者年龄越小, 预后效果越好。C组患者中心力衰竭、室壁破裂及死亡患者数量均高于A、B组, 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高, 患者的并发症出现几率也随之增高, 且严重危及患者生命。C组患者死亡率高可能与下面因素有关:高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等疾病, 已经对左心室产生损伤, 发生MI时, 心肌受损情况要重于未合并疾病患者;另有报道指出,随着年龄的增大, 左心室质量增大, 舒张顺应性减弱, 也可诱发MI患者并发症出现[6]。

本院通过对不同年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超声结果进行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三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不同,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6.5681, P=0.0368)。C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高于A、B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6.9823, P=0.0359)。

综上所述, 通过对比不同年龄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超声结果,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 男性患者发病率逐渐减少, 年龄越大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越高, 且预后效果差。

[1] 贾妍, 郭瑞强, 陈金玲, 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与收缩功能.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1):75-78.

[2] 刘燕, 李云安, 杨燕淑, 等.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的诊断.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21(18):60-62.[3] 张云, 王沛.超声血流向量成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节段性血流结构变化的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 24(8):1306-1310.

[4] 李宏丽, 宿阳, 高蓓贝.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识别与评价.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 16(7):444-446.

[5] 张慧, 王禹, 王秋霜, 等.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4):349-351.

[6] 李毓萍, 王慧宇, 刘颖萍, 等.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13(9): 787-78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029

2014-12-22]

528305 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超声科

猜你喜欢

同年龄组几率左心室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啁啾激光场对电离及解离的影响
不同年龄组人群接受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途径的分析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长期坚持八段锦锻炼的老年男性体质和身体成分特征分析
晒后修复SOS
晒后修复SOS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心脏彩超特点分析
卡托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江苏省农村老年人体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