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2015-05-08谭永立黄耀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纳洛酮动脉血呼吸衰竭

谭永立 黄耀宁

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谭永立 黄耀宁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5例。研究组患者静脉滴注纳洛酮+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 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纳洛酮治疗, 对比两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RR、HR明显下降, 氧分压(PaO2)明显上升, 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 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可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动脉血气指标, 值得推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临床呼吸系统常见病变, 其气流受限往往呈进展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的气流受限通常不可逆转, 持续地损伤最终可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 且两者一旦合并, 如治疗不及时, 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患者疾病的发展, 延缓其气道的不可逆损伤, 对其急性发作进行抢救[1]。基于此, 本院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 取得较好成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 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入院时PaCO2≥50 mm Hg (1 mm Hg=0.133 kPa)、PaO2≤60 mm Hg, 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研究对象剔除合并肺大疱、气胸、肺栓塞、呼吸道梗阻、上消化道出血、中毒性脑病、心律失常、低血压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每组35例, 对照组年龄50~76岁, 平均年龄(63.4±9.2)岁;体重49~75 kg, 平均体重(61.7±8.2)kg;病程3~15年, 平均病程(7.8±2.4)年;其中男18例, 女17例;研究组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3.1±9.0)岁;体重49~74 kg, 平均体重(61.4±8.1)kg;病程3~6年, 平均病程(7.9±2.1)年;其中男18例, 女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感染、抗炎、祛痰、平喘、维持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静脉滴注纳洛酮治疗, 取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2 ml:2 mg, 国药准字H20053603)2 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 2次/d。

研究组在静脉滴注纳洛酮基础上, 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选择S/T通气模式, 设定呼吸参数。氧流量为2~5 L/min, 吸气压10~20 cm H2O (1 cm H2O =0.098 kPa), 呼气压4~12 cm H2O,6 h/次, 2次/d。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当调整吸气压、呼气压、氧流量等参数, 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呼吸频率设为12~16次/min, 病情好转后逐渐下调参数, 以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1.3 观察指标 连续治疗3 d, 观察临床疗效, 并对比治疗前后RR、HR、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

1.4 疗效标准[3]显效:治疗后呼吸困难、发绀、咳嗽等症状消失, 肺部干、湿啰音消失, 血气分析结果提示PaCO2下降>10 mm Hg, PaO2增加>10 mm Hg, 可停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有效:治疗后呼吸困难、发绀、咳嗽等症状改善, 血气分析结果提示PaCO2下降<10 mm Hg, PaO2增加<10 mm Hg, 需继续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病情恶化, 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行χ2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动脉血气指标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RR、HR、 PaO2、PaCO2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n(%)]

表2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比

表2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RR(次/min)HR(次/min)PaO2(mm Hg)PaCO2(mm Hg)对照组3527.6±6.198.1±18.457.8±2.665.1±2.7研究组3518.2±4.381.7±13.170.5±3.247.5±3.0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气流受限、气道阻塞等病理变化, 功能残气量、残气容积、肺总量发生改变[3]。肺泡毛细血管受到破坏后, 剩余的肺泡毛细血管虽然残留通气功能,但肺泡壁缺乏血液灌流, 导致无效腔增加, 最终出现低氧血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常引发呼吸衰竭[4]。患者临床表现有: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 常晨间咳嗽明显, 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 偶可带血丝, 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 可有脓性痰。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和胸闷。患者双肺呼吸音减弱, 呼气延长, 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在临床上, 纳洛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拮抗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 可拮抗内啡肽的缩血管、呼吸抑制作用, 降低肺动脉高压。通过抑制腺体分泌减少痰液生成, 避免因痰液分泌过多而堵塞气道。纳洛酮还可降低血液粘稠度, 减少肺内小动脉血栓的形成。本研究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 但改善效果并不明显, 治疗总有效率仅77.1%, 且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也不显著。

而研究组患者在纳洛酮静脉滴注的基础上, 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无创呼吸机是临床抢救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 避免有创机械通气法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造成的额外损伤,具有痛苦小、费用低等优势, 更易为患者所接受[5]。无创正压通气可克服气道高阻力, 增加通气量, 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同时无创呼吸机可使患者的呼吸肌得到充分休息, 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肌疲劳。经过治疗, 其RR、HR、PaO2、PaCO2各个指标均明显改善, 且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1%。

综上所述, 采用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可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1] 沈贵洪, 张治, 许灿龙.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7):1827-1828.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25(8):451-460.

[3] 蔡明文.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3):474-475.

[4] 李兆昌.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临床肺科杂志, 2014, 19(6):984-986.

[5] 侯宜志.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工程, 2012, 20(11):72-73.

Clinical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70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TAN Yong-li, HUANG Yao-ning.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Guangdong Guangzhou City Nansha District Lanhe Hospital, Guangzhou 511480, China

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each group contained 35 cases.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naloxone by intravenous drip+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auxiliary respiratory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aloxone by intravenous drip for treatment.Changes of respiratory rate, heart rate, and arterial blood gases index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fter treatment, the research group had remarkably lowered RR, HR,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 (PaCO2), and obviously increased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These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Implement of naloxone and non-invasive ventilator can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in combined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This method can also improve arterial blood gases index, 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failure; Treatment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004

2014-11-26]

51148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榄核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纳洛酮动脉血呼吸衰竭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