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分析

2015-05-08陈建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屈肌痉挛性肌张力

陈建军

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分析

陈建军

目的探讨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的效果。方法 58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9例。观察组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 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5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 效果明显,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脑卒中;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瘫痪

大部分脑卒中幸存者都会出现后遗症, 其中痉挛性瘫痪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影响[1]。因此, 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作者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58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 对29例患者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58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 58例患者均通过临床CT或者MRI检查, 均符合脑卒中瘫痪的临床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9例。观察组男20例, 女9例。年龄45~78岁, 平均年龄(62.7±5.8)岁;对照组男21例, 女8例。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60.1±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疗法

1.2.1 选取穴位 观察组:上肢屈肌选取尺泽、极泉以及大棱, 上肢伸肌选取肩髑、阳池以及天井, 下肌伸肌选取承扶、照海以及血海, 下肢屈肌选取曲泉、髀关以及申脉;对照组:选取肩髑、合谷、太冲、阳陵泉、曲池、昆仑、外关、足三里、绝骨以及环跳[3]。

1.2.2 针刺方法 观察组:采取30号10 cm毫针刺取痉挛优势一侧, 进行轻柔捻转手术1 min。后刺入痉挛劣势一侧,采取比较中的提插法1 min;对照组:采取平补平泻之提插捻转手法1 min。所有患者全部留针30 min, 1个临床疗程为10 d, 一共4个疗程[4]。

1.3 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肌肉张力下降>2级, 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有效:肌肉力量下降>1级;无效:相关症状无任何改善, 肌肉张力无任何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情况对比[n(%), %]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指的是高级神经中枢丧失对其进行随意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 进而由低级中枢控制之下以痉挛为主的异常运动模式。其主要以发展肌肉力量为主, 强化共同运动联合反应, 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5]。

目前, 根据当代康复学原理和偏瘫恢复规律, 在对其进行治疗当中, 应该主要以协调肌群间肌肉张力平衡为主, 即主要以强化上肢伸肌和下肌屈肌运动, 拮抗上肢屈肌以及下肢伸肌运动, 协调以及平衡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肌肉张力,对共同运动转化分离运动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对痉挛进行有效抑制以及控制, 进而恢复到正常运动模式[6]。

相关报道表明[7], 阴阳脉气失调, 会造成肢体两侧或者拘急或者弛缓的不平衡。从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特点来看, 主要为上肢伸肌弛缓, 屈肌拘急。下肢伸肌拘急以及屈肌弛缓。根据经络辨证理论来说, 属于“阳急阴缓”或者“阴急阳缓”的症候, 要调节阴阳平衡。根据现代医学对痉挛的了解, 改变传统“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 即选取伸肌和屈肌一侧有效穴位, 分别采取不同手法, 使痉挛肌肉和拮抗肌受到交替的刺激, 进而保持生物力学的平衡, 可以使痉挛得到明显改善。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和以上相关报道结果基本相同。

综上所述,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 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1] 王新德.神经康复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5.

[2] 燕铁斌.实用瘫痪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1.

[3] 李佩芳, 刘霞, 苏毅.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研究进展.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 23(12):1127.

[4] 廖华薇.拮抗针刺合关节松动术在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应用.四川中医, 2006, 24(9):107-108.

[5] 李佩芳, 齐慧萍, 董赟, 等.芒针透刺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针灸临床杂志, 2010, 26(3):1-3.

[6] 李佩芳.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 21(8):714.

[7] 章薇, 刘智, 刘伍立, 等.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64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导报, 2011, 7(9):464.

Clinical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coordinated muscle tension bal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spastic paralysis


CHEN Jian-jun.Department of Neurology, Dongguan Houjie Hospital, Dongguan 52394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by acupuncture coordinated muscle tension bal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spastic paralysis.Methods A total of 58 patients with stroke spastic paraly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each group contained 29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coordinated muscle tension balance for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method.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much bett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3.10% than 65.52%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coordinated muscle tension balance provides precise effect in treating stroke spastic paralysis, and it contains value for clinical promotion.

Stroke; Acupuncture coordinated muscle tension balance; Paralysis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012

2014-11-18]

523940 东莞市厚街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屈肌痉挛性肌张力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针刀干预对中期膝骨关节炎兔模型伸肌-屈肌萎缩 状态及肌肉拉伸弹性模量的影响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腕手关节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的疗效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