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山海事:为港珠澳大桥水上运输安全保驾护航

2015-05-08王维

珠江水运 2015年4期
关键词:海事局中山大桥

王维

日前,记者从中山海事局了解到,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共涉及到大型构件水上运输作业718航次,其中从中山基地运出至桥梁施工现场的共计516航次,可以说,七成以上的大桥构件系由“中山制造”。中山基地生产的所有大型构件要在2015年7月前安装完毕,平均每1.4日就要完成一次大型构件的运输作业。在2014年,中山海事局通过科学调配现场监管力量,合理调整构件运输出港计划,强化护航保障,实现了全年312航次大型构件水上运输安全。全年参与港珠澳大桥大型构件运输护航人员6,240人次,累计护航2,250小时,护航总里程9,807海里。

据了解,港珠澳大桥大型构件运输一直是业界“难题”,中山海事局按照上级要求,围绕“零事故、零污染、零伤亡”工做目标,全力做好港珠澳大桥建设通航安全保障工作。

“一站式”服务

中山海事局针对大型构件运输作业申请,实施“365天、24小时”全时段受理的服务机制,以兼顾效率与安全为原则,着力简化同一船舶、同一类型构件的拖航检验程序,做到“应检不漏、应简不繁”。

众所周知,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施工紧张,施工环境恶劣,对天气、潮汐要求严格,为适应港珠澳大桥施工船舶需求,保障港珠澳大桥施工进度,中山海事局为构建运输施工船舶开启绿色通道,在船舶办理进出港签证、港建费征收和船舶安全检查等方面,优化办理程序,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审批效率。负责大桥大型构件运输护航“主场”的港口海事处,对现场护航更是采用了“365天24小时随时待命”的工作模式,该处负责人施建伟在谈起护航工作时说到,“做好服务就是保障安全”,为保证护航工作现场安全,港口海事处结合现场实际,制定了《中山港口海事处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大型构件水上运输作业监管工作程序》和《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中山基地大型构件运输清道护航工作岗位设置及职责》,明晰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编制了《护航工作指引》,强化护航人员培训,确保“一站式”服务不乱不断,有序开展。

中山局指挥中心王跃鹏则认为,服务更多的是体现在各种“幕后”工作中,“随着港珠澳大桥施工进入关键期,参与施工船舶的数量大幅增加,为保障施工船舶防台安全,台风来临前,我局主动联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了解进港避风施工船舶资料,提前拟定防台计划,提前对防台专用锚地进行清理,防台期间,对进港避风的施工船舶进行“一对一”点名和现场登船检查,确保防台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全过程”护航

如何实施有效的护航?显然“人”是第一要素。广东海事局梁建伟局长在2013年末调研中山海事局护航工作时,就已然洞悉了问题所在;陈毕伍书记也在调研时鼓励中山局把护航工作打造成“先锋工程”。随即,广东海事局针对中山局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采取“集中力量办成办好大事”的方法,统一调派汕头局、潮州局、汕尾局、河源局等单位的执法人员支援护航工作。这些经验丰富的支援人员赶赴到大型构件出港运输护航任务的第一线,与中山局业务骨干一同组成了一支“护航队伍”。这是广东海事跨区域水上安全监管协作模式继亚运会后的又一次实践。护航小组开展了深入的调研,详细了解了中山基地的各标段大型构件预制(拼装)场、码头、车间建设情况及运营情况和钢箱梁、复合梁、桥墩身、桥墩座、节片梁等构件的规格及运输船舶要求,由此制定了“局部封航、全程交通管控”的监管方式和“1+1+1”(护航船+运输船+护航船)的护航模式,全力保障港珠澳大桥护航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在实施科学护航模式的基础上,中山局开展大型构件船舶运输作业通航安全评估,完善大型构件运输作业护航方案,明确了“局部封航、全程交通管控”的现场监管方式,提升构件护航工作的制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我们及时为大型构件运输提供安全资讯,提前通过船舶甚高频电话和手机短信平台发布航行安全和气象预警信息”中山局指挥中心主任廖任在介绍护航方法时补充说道。

“多方位”管控

所谓的“管控”,是多层面的。首先是制度层面,中山海事局根据护航对象的需要,“量身定制”了《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大型构件水上运输作业安全保障工作制度》,方案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沟通、联系、协调、理解、支持、合作、责任、安全”的护航方针。制度是否科学、措施是否管用,一直是中山局在思考的问题,为了确保护航制度的适用性,中山局港口处主动开展了横门东水道安全监管课题研究,对船舶航行规律、航道、水深、天气等通航安全要素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与研究,并以研究成果作为制定护航制度的理论基础。

如此“大费周章”的“下这么大一盘棋”,可见中山局对护航工作的“执着”。再来是监管层面,中山局定期对载运构件运输船舶航行水域进行巡查,对碍航渔艇和船舶进行清理,严厉处置违规违章行为;加强与海洋渔政部门的联动,一发现有碍航的渔网、鱼栅、渔船及时清理,为构件运输船舶出港创造良好的通航环境。最后是文化层面,对内,加强护航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使护航团队“把每一次护航都当做第一次护航”,使护航工作“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对外,注重源头管理,引导企业树立“安全从零开始”的施工理念,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红线意识、风险意识,督促企业按照安全生产责任链的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作业船舶安全管理机制,自主开展船舶安全技术状况检查,把船舶安全管理工作抓严抓实,杜绝运输船舶“带病航行”,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此外,港口处更与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共建活动协议,以“共圆大桥梦”为主题,围绕共建海上安全便捷高速通道、提供优质海事专业服务、开展文化交流共建、建立定期互访制度、建立信息通报制度等内容,立足安全生产,着眼文化建设,提升队伍素质,旨在为港珠澳大桥建设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渠道,营造更安全的生产环境。

猜你喜欢

海事局中山大桥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新一代卫星AIS验证载荷”成功发射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布第二批可在线办理的电子证照清单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中方将在渤海执行军事任务
数鸭子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