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15-05-06王囡囡贾延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神经病例数糖尿病

王囡囡 贾延萍 许 晶

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王囡囡 贾延萍 许 晶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干预,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变化,评价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显效率分别为32.5%与15.0%,总有效率分别是95.0%与67.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2,4.049,均P<0.05);干预前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4.063,P<0.05)。结论 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健康教育;糖尿病并发症;周围神经;护理干预

糖尿病为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很高,约15%~95%,而且可以侵及神经系统的各部位,包括中枢神经、颅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在糖尿病发病初期阶段即可发生,也可能患糖尿病多年而对神经系统的损伤仍很轻弱,这与糖尿病控制情况、有无高血压、是否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如果神经细胞的损害发展到形态学改变,则多不可逆转[1]。及时发现并且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2]。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了多数的糖尿病患者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比较缺乏,影响了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3]。因此健康宣教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时候,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尤为重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诊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7.93±12.85)岁。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8.36±12.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措施。首先对糖尿病严格的强化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神经生长因子有一定疗效,可以使用其混合剂如脑活素等。纯的神经生长因子体重0.1~0.5 mg/kg,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在形态学上(如鞘的厚度)恢复正常。实验室提示神经调素有效,但现在仍未进入临床实用阶段。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已开发十多年,动物实验证实有效,可以使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好转,但是临床证实多无显著缓解,于糖尿病早期预防使用有较好的效果。近来认为它还可以抗糖化作用的最终产物的形成,清除自由基。最近几年介绍格列齐特(Glidazide)可以减缓或控制神经病变的发展。而且与血糖水平无关。N-乙酰半胱氨酸、己酮可可碱200~400 mg,3次/d口服。胰岛素治疗时注意低血糖与低血钾的发生,尤其是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性很差,过长时间的低血糖可引起心肌和脑部缺氧造成严重损害,要及时处理;注意老年人发生酮症酸中毒,输液速度不宜太快,防止诱发心力衰竭;对患病时间长的患者要注意“糖尿病足”的皮肤观察,对微小的皮肤擦破都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处理;观察尿糖与酮体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

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干预,指导患者提高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能力,教育形式多样,发小册子、一对一口头讲解或播放VCD等传播糖尿病有关知识,使患者了解或掌握预防和控制疾病发展的技巧。指导患者严格定时进餐。对于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尤为重要。伴有严重并发症时注意休息。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还可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使其心情舒畅,尤其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应鼓励运动和适当体力劳动。严格控制血压,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物,戒烟,间断吸氧。防止外伤,如鞋必须宽松、柔软;经常检查鞋内是否平坦,有无异物;避免接触过热、尖锐物品。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实用神经病学》中相关评价标准[4],调查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掌握率=(完全掌握+部分掌握)例数/总例数×100%。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MNCV和SNCV提高>5 m/s;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缓解,MNCV和SNCV提高<5 m/s;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MNCV、SNCV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显效率分别为32.5%与15.0%,总有效率分别为95.0%与67.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2,4.049,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3,P<0.05)。见表3。a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 [n(%),%]

表3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准绳,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临床常见并发症,多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轻微,以肢端无力、麻木感为主要症状,多见于新发现的患者。病程较长者以双下肢麻木、发凉、烧灼感或刺痛感为多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运动神经损伤较轻,由于失去神经支配引起的肌肉变化称为糖尿病性肌病,或称糖尿病性肌萎缩症[6]。仅由于葡萄糖代谢障碍,能量供应异常而出现的肌肉病变不能称为“糖尿病性肌病”。由于血管性缺血性神经病变所致的肌肉疼痛,进行性无力多发生于大腿肌群,尤其是股四头肌,可以单侧,也可以双侧。起病急,伴有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预后较好,在糖尿病得到良好控制后,3~6个月自行缓解,少数患者起病缓慢,缓解也较慢,可能发生1~2年后才能缓解。

由于许多糖尿病患者忽视了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的治疗一直未受到广大患者的重视[7],这就要求医疗及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告知患者与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防治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提升了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干预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疾病健康知识掌握度,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疑虑,使患者积极参与到疾病的临床护理、治疗和预防中来,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凡 ,张莉,何军,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2):126-128.

[2] 申潇竹 ,徐保銮,董燕,等.羟苯磺酸钙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观察.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9):789-791.

[3] 赵巧玲,谢新荣,邹汶兵,等.2型糖尿病足部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广东医学,2014,35(3):405-406.

[4] 陈舜玉 ,章快芳 ,张璇君,等.健康教育路径在门诊性病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杂志,2014,4(3):290-292.

[5] 曾小芬 ,卢佳美 ,黄玉萍,等.健康教育路径标准化教育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36(5):4490-4492.

[6] 蔡慧敏 ,付志新,张宁,等.糖尿病性神经病不同临床表现的神经电生理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3):284-286.

[7] 陈小娟,熊苑红 ,李惠华,等.健康教育路径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14,2(4):61-6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184

2015-04-09]

250021 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神经病例数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越测越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