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5-06满广珍郑春风黄辉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领域质量生活

满广珍 郑春风 陈 梅 黄辉萍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满广珍 郑春风 陈 梅 黄辉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按其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 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而干预组除按常规护理外, 护理人员每天进行护理干预。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估表对进行调查, 并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领域评分、社会经济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护理干预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 是心脏病的严重阶段, 其发病率高, 有临床症状患者的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1]。心力衰竭是老年人住院的最主要原因。不仅生活质量低, 而且随时面临死亡, 同时给家人与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2013年1月~2014年10月入住本院心内科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比较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被确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 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29~91岁, 平均年龄(70.30±12.18)岁。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有关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心功能Ⅱ~Ⅳ级。Ⅱ级46例, Ⅲ级18例, Ⅳ级36例。原发病为冠心病84例, 高血压7例,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7例,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例, 甲亢性心脏病1例。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或其他原因无法交流者;不愿意加入研究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由研究者自行设计,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医疗费用缴纳方式、婚姻状况等。第二部分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估表中文版由测评人员讲解后, 患者进行自我评价, 因病情重或文化程度等无法自评者,由测评人员逐条询问后填写完整。患者入院时接受护理干预前做一次测评, 出院15 d到心内科或电话随诊再做一次测评。各问题设“无……很多”分别给予0、1、2、3、4、5分,总分105分, 共21项。得分越高, 生活质量越差。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 1次/d, 15min/次, 评估患者病情与心理状况, 有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饮食指导:合理饮食, 限制水钠的摄入, 多食蔬菜、水果, 避免饱餐, 饱餐二便通畅。②诱因指导:避免感冒, 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一旦有感染, 应积极治疗, 避免病情加重。③药物指导:指导正确用药, 说明长期服药的目的及重要性, 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④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平时要自我监测、定期随访、复查,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康复计划。⑤心理干预: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 消除顾虑及不必要的悲观情绪, 提高自信心, 使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护理活动, 改善自我护理行为及自我照顾能力[2], 同时鼓励家属, 多陪伴患者, 让患者感到舒适、安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 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领域得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社会经济领域及心理领域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的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的比较(s, 分)

注:两组比较,aP>0.05,bP<0.05

?

2.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后, 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领域得分、社会经济领域及心理领域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的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的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 死亡率高。患者治疗和护理目标是降低病死率, 延缓死亡, 阻止和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减少患病率, 改善和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减少心脑血管患病事件, 改善症状, 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减少患者住院率及经济负担等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估表是目前国际上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最为常用的工具之一[3]。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领域的方面状态的评估。生活质量评分与其他临床结果一样, 对患者接受医疗护理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评估指标。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 病程长, 主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情绪紧张、自尊心降低、活动无耐力等。有报道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抑郁发生率为25.6%~60.9%[4]。护士与患者交谈时应态度和蔼, 语言亲切, 及时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 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有助于减少患者抑郁发生和减轻症状的减轻。

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加强对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教育, 使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疾病管理, 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改善生活质量, 患者因病情重, 住院费用高, 给家庭及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自费与低收入家庭的患者, 在生活质量的社会经济领域中得分较高,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属是患者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 指导家属在生活上给予患者悉心照护, 精神上给予患者支持、疏导, 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 提高社会功能。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转变, 人们意识到应从生理、心理、社会学指标来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是一个综合了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价指标, 心力衰竭预后恶劣, 国际上仍将心力衰竭作为本世纪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5]。随着心力衰竭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 治疗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使治疗效果不断提高, 护理的干预, 心力衰竭知识的普及, 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的增强, 使一部分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12): 1076-1095.

[2] 尹红.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0(7):18-19.

[3] 龚开政, 张振刚, 张昕, 等.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与36条简明健康状态调查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作用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28(9):29-31.

[4] 刘向群, 谭洪勇, 栲宪林, 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研究.山东大学学报, 2005, 43(4):295-296.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部分地区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 30(8):450-45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184

2015-06-01]

361003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保健科(满广珍);心血管内科(郑春风);质量考评部(陈梅);医院感染管理部(黄辉萍)

郑春风

猜你喜欢

领域质量生活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质量投诉超六成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