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2015-05-06林丽芳张盛奇周纯华王妙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家属实验组心理

林丽芳 张盛奇 周纯华 王妙君

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林丽芳 张盛奇 周纯华 王妙君

目的 探讨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实验组联合家属同步健康教育护理,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或家属进行测评,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SDS评分为(59.8±4.45)分、SAS评分为(42.87±6.45)分, 低于对照组SDS评分为(61.7±4.53)分、SAS评分为(65.86±8.7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 临床上实施家属同步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使用。

家属同步健康教育;恶性肿瘤;应用;心理状况

恶性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机制复杂, 诱因也比较多, 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这种疾病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确诊后这一突发事件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很大的打击, 同时对患者家属心理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患者除了需要承受检查、治疗、追踪检查的心理压力外, 他们身体和心理以及社会层面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常规护理模式虽然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但是长期效果不理想, 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波动仍然很大, 影响患者治疗预后。近年来, 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恶性肿瘤患者中使用较多, 并取得理想效果[1]。为了探讨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作者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本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 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来本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实验组中男27例, 女13例, 年龄15~79岁, 平均年龄(56.5±6.8)岁, 患者病程1~16个月, 平均病程(9.5±2.4)个月;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6例, 患者年龄20~81岁, 平均年龄(56.7±6.7)岁, 患者病程为1.2~16.5个月, 平均病程(8.2±1.1)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具体方法为日常护理;药物依从性护理;饮食护理[2]。

实验组联合家属同步健康教育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①宣教与沟通。护士要了解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 以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和态度, 了解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 尽可能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让家属能够参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②心理疏导。护士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并对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 减少家属产生的应激和焦虑等情绪。患者焦虑时要给予其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多鼓励和关心患者, 给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③疾病宣传教育。患者在进行放化疗时, 护士要对家属进行放疗知识水平和需求评估,耐心的讲解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方法, 让患者能够从自身做起, 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④生活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护士要加强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搭配, 保证患者具有充足的睡眠, 帮助患者养成规律的生活, 从而让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4]。⑤饮食护理。患者发病后护士要加强患者饮食护理, 让患者服用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 促进机体恢复, 从而增强患者自身免疫, 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

1.3 疗效判定标准 SDS和SAS两量表各有20个条目, 采用四级评分法(1~4分), 标准分=原始分×1.25, 标准分≥50分为阳性划界分。分值越高, 表明抑郁、焦虑反应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SDS评分为(59.8±4.45)分、SAS评分为(42.87± 6.45)分, 低于对照组SDS评分为(61.7±4.53)分、SAS评分为(65.86±8.7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DS与SAS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SDS与SAS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3 讨论

恶性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机制复杂, 诱因也比较多, 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比较明显, 患者在承受肿瘤疾病侵袭的同时还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创伤, 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但是长期疗效不佳, 患者心理波动相对较大。因此, 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方面, 寻求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 健康教育在恶性肿瘤患者中使用较多, 并取得理想效果。家属同步健康教育这种护理模式和其他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 这种护理方法能够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 帮助患者消除护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从而能够对相关疾病起到预防作用, 有利于患者康复。随着医疗技术飞速发展, 健康教育成为社会以及医学发展的产物, 它使医院从单一的治疗向预防、护理、康复一体化方向发展。近年来, 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恶性肿瘤患者中使用较多, 并取得理想效果。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护理后SDS评分为(59.8±4.45)分、SAS评分为(42.87±6.45)分低于对照组(P<0.05), 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5]结果类似。这种护理模式和其他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 它能够从家属角度对患者情绪进行稳定和照护。家属同步健康教育过程中能够帮助患者和家属之间建立信任感。患者在遭受生理和心理创伤后不但会对生活失去信心, 同时依赖感也会增强, 家属同步健康教育能够为患者提供自由表达情感的机会, 能够增加患者的自信、自主, 能够从多角度激励患者进行更多的自理活动。因此,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加强家属同步健康教育能够减少患者的依赖心理, 提高患者的自身生活能力, 让患者能够在自我护理中体验存在的价值,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 临床上实施家属同步护理时要根据不同的家属、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避免做无用功而适得其反。

家属同步健康教育能够让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保持一种最佳状态, 让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 帮助患者尽可能快地恢复肢体功能, 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家属同步健康教育的开展, 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对本院的工作也给予了很大的肯定, 能够有效地降低医疗纠纷及其投诉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 临床上实施家属同步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使用。

[1] 王姝, 朱利微, 赵庆伟.老年肿瘤患者抑郁症状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及心理干预.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12):233-234.

[2] 李君, 李映兰, 谢咏湘.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状态临床调查分析.中国医学杂志, 2009, 11(7):1003-1005.

[3] 韩俊林, 郑连雪, 王清馨.心理护理干预改善住院癌症患者情绪状况的临床研究.护理研究, 2009, 2(5):1354-1355.

[4] 许梅, 郑芳.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河北医学, 2010, 16(5):609-612.

[5] 朱志华.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睡眠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21):1993-199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177

2015-05-25]

515031 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

王妙君

猜你喜欢

家属实验组心理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心理感受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