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

2015-05-06郝军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囊袋永久性起搏器

郝军静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

郝军静

目的 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60例通过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对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治疗后应做好预防工作, 患者一旦出现感染应通过合理抗生素全身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处理, 获得满意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感染;感染因素;护理效果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为一种通过埋藏在皮下和插入心脏电极导管相连的人工心脏起搏器, 其发放特定频率脉冲电流给患者心脏产生一定刺激, 进而代替心脏起搏点使得患者心脏搏动的方法。其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病窦综合征等各类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疾病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降低患者死亡率, 改善患者预后。在采用该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极易出现术后感染, 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应通过相应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 尽可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1]。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因素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通过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男19例, 女11例;年龄41~80岁, 平均年龄(60.53±5.14)岁;10例为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扩张性心肌病、18例为病窦综合征;对照组男20例, 女10例;年龄42~81岁, 平均年龄(61.24±6.32)岁;9例为房室传导阻滞、3例为扩张性心肌病、18例为病窦综合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措施, 在患者入院后给予其对症、饮食、生活、环境和药物等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护理干预措施,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措施, 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 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 并对左右侧侧颈胸部和腋窝进行备皮, 让患者提前练习床上大小便,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②术中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减少人员流动,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拔除电极时密切观察其血压和心率变化状况。留置套管针,确保液路通畅。③术后护理,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是否出现电极脱位。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避免诱发心力衰竭。用沙袋进行常规压迫6 h, 观察囊袋是否出现血肿现象。换药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 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并指引患者术后平卧12~24 h, 术侧肩关节制动, 避免电极脱位。没有不适感的患者应尽早下床运动, 避免出现肺部感染和静脉血栓等。指引患者进食高蛋白、富含纤维素和易消化食物, 避免便秘。术后连续对患者体温检测3 d, 测量体温4次/d, 防止感染, 并通过常规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伤口愈合状况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对护理质量总评分, 根据本院自行拟定的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患者进行调查, 其内容主要包含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管理规范性和综合素质, 分别为15分、25分、25分、20分和15分, 总分100分, 评分越高患者对护理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3.33%(1/30)、住院时间(12.35±3.51)d, 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23.33%(7/30)、住院时间(17.62± 4.01)d。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3 小结

通过研究显示, 导致采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原因包含以下几方面:①没有充分注意无菌操作, 术后切口出现污染, 且所采用的手术器械没有彻底消毒;②起搏器囊袋较小, 但起搏器较大, 影响皮肤血运出现愈合不好现象;③导线插入困难, 手术需要时间较长;④术后囊内积血促使细菌繁殖;⑤囊袋位置较靠外, 患者肩关节摩擦导致囊袋破裂, 形成感染;⑥年龄较大的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 缺乏影响, 皮下组织较薄极易导致囊袋破裂形成感染;⑦患者具有其他系统感染和大手术史等。其给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带来一定影响, 增加患者死亡率。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相应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尤其是对于耐受力较差的患者需进一步提高治疗技术,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术后感染发生率[2]。因此,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 其包含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等内容。出院后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测量脉搏, 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到院检查, 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对护理质量满意度[3]。

综上所述, 护理人员在对采用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治疗患者护理时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获得良好效果, 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改善患者预后。

[1] 苏小艳.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27):20-21.

[2] 赵月香, 单兆亮, 郭红阳, 等.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门诊随访依从性分析.中国循环杂志, 2014, 29(10):784-786.

[3] 林明宽, 梁柳丹, 贾玉和, 等.经左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途径植入永久性起搏器1例.广东医学, 2013, 34(16):244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159

2015-06-12]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猜你喜欢

囊袋永久性起搏器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囊袋血肿的管理及预防
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大量积液一例
乐观的解释风格让孩子远离悲观
70年期满自动续期后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
虹膜拉钩联合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