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甲环酸在心脏手术中的抗纤溶作用

2015-05-06韩灵龙刘文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氨甲环酸

韩灵龙 刘文奇

氨甲环酸在心脏手术中的抗纤溶作用

韩灵龙 刘文奇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在心脏手术中的抗纤溶作用。方法 88例心脏手术患者, 按照给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4例。观察组采用氨甲环酸行抗纤溶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抑肽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和不同时间段的引流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出血量为(341.1±42.6)ml,对照组为(697.2±247.6)ml, 同时观察组术后6、12、24 h时的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术后出血量和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脏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 并减少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引流量, 氨甲环酸抗纤溶作用较强,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氨甲环酸;心脏手术;抗纤溶作用

近几年来, 临床用血的供需矛盾逐渐突出, 然而心脏手术通常需要更多血制品, 因此如何减少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异常出血是外科医生的重要课题。抑肽酶是传统常用的抗纤溶药物, 然而其导致的术后死亡率和肾脏衰竭发生率高,因此大部分医疗中心已经选取氨甲环酸作抑肽酶替代品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院在本次研究中,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88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分组对照实验分析氨甲环酸在心脏手术中的抗纤溶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心胸外科所收治的88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本院本组研究对象, 88例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 且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 男45例, 女43例, 年龄19~68岁, 平均年龄(37.82±10.68)岁;病程1~6年, 平均病程(3.64±1.09)年;体重59~89 kg, 平均体重(67.98±5.16)kg;全部手术均于体外循环下进行, 排除<18岁患者、合并凝血机制障碍患者、行二次手术患者, 88例患者均对本组研究表示知情同意。根据使用不同治疗药物将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4例。两组患者病程、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麻醉诱导完成后, 对照组通过颈静脉应用实验剂量的抑肽酶处理, 确定患者没有过敏反应后, 再应用其余药剂, 共计140 mg。开始体外循环时, 通过经管路分别用药140 mg, 抑肽酶总药量是280 mg;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即在麻醉诱导完成后经1000 m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治疗, 并在20 min内匀速滴完。手术中使用微量泵将400 mg/h氨甲环酸持续泵入, 直到手术结束, 其药物总量为2000~2500 mg。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 并统计其在术后6、12、24 h时的引流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6、12、24 h时的引流量比较 观察组术后6、12、24 h时的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6、12、24 h时的引流量比较(s, ml)

表1 两组患者6、12、24 h时的引流量比较(s, ml)

注:两组比较,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出血量为(341.1±42.6)ml, 对照组为(697.2±247.6)m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外循环心脏术会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干扰患者机体出凝血功能, 导致患者术后异常出血, 发生弥散性微血管出血和凝血病等, 增加了心脏手术致残率与死亡率[1]。据相关统计报道, 大约5%的心脏手术患者由于术后失血过度而需要进行二次手术, 而二次开胸止血与异体输血可增加患者免疫反应和感染的发生率, 从而提高了患者死亡的危险系数[2]。所以, 对于心脏手术患者进行抗纤溶治疗, 对于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等有重要意义。

传统临床上一般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使用抑肽酶进行抗纤溶治疗, 但因抑肽酶并发症多等问题被迫停用, 因此探索止血作用与抑肽酶相当或者更佳的抗纤溶药物, 成为当前重要临床问题[3]。氨甲环酸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赖氨酸类似物, 可同纤溶酶原赖氨酸的结合位点进行可逆性结合, 从而对纤溶酶原活性形成抑制性作用, 令其无法激活患者机体中纤溶酶, 进而抑制机体内纤维蛋白溶解[4]。此外, 氨甲环酸的浓度>10 mg/h时, 即可抑制机体纤溶酶活动, 其止血效果并不会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提升, 因此安全性高[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采取氨甲环酸进行抗纤溶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6、12、24 h的引流量和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应用抑肽酶的对照组(P<0.05), 可见与抑肽酶相比, 氨甲环酸的抗纤溶作用更强。

综上所述, 氨甲环酸应用于心脏手术治疗中, 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 进而减少其对血制品的需求, 其止血效果较抑肽酶更佳, 是行心脏手术治疗患者的理想抗纤溶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陈是春.氨甲环酸对减少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病人出血的相关性研究.浙江大学, 2012.

[2] 黄承, 杨明连.氨甲环酸对高龄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34(29):17-20.

[3] 岳辰, 康鹏德, 沈彬, 等.氨甲环酸用于首次髋关节置换术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21(12):1167-1172.

[4] 张弛, 乔志, 刘宏建, 等.术前单一剂量氨甲环酸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4, 31(4):900-902.

[5] 陈是春, 李建华.氨甲环酸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引流量及输血量的影响.浙江医学, 2012, 34(14):1206-120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142

2015-05-15]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在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
使用氨甲环酸可以提高人工膝关节远期疗效/DRAIN N P, GOBAO V C, BERTOLINI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S):S201-S206. doi: 10.1016/j.arth.2020.02.047. Epub 2020 Mar 4.
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进展*
牙膏中的氨甲环酸,有隐患吗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氨甲环酸用于脊柱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单髁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