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2015-05-06杨为卓范延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杨为卓 黄 謙 范延龙

基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杨为卓 黄 謙 范延龙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 各43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降颅压、营养脑细胞、止血、腰穿放血性脑脊液等常规西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皮肤过敏发生率。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 对照组为79.07%,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皮肤过敏发生率为2.33%, 对照组为19.28%,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皮肤过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

如今因车祸、工伤意外等引起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不断增多。颅脑外伤病情危急, 若没有及时治疗很容易致残或导致患者死亡[1]。本文旨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特收集本院的86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的86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 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 各43例,中西医结合组中男29例, 女14例, 年龄16~74岁, 平均年龄(43.55±23.62)岁, 其中27例患者伴发有头破裂伤及头皮血肿, 14例伴发颅骨骨折, 20例合并脑叶挫裂伤, 19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 29例合并有脑震荡;对照组中男30例, 女13例, 年龄17~75岁, 平均年龄(44.14±24.72)岁, 其中28例患者伴发有头破裂伤及头皮血肿, 15例伴发颅骨骨折, 22例合并脑叶挫裂伤, 18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 28例合并有脑震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降颅压、营养脑细胞、止血、腰穿放血性脑脊液等常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治疗, 处方药物包括:地耳草 25 g,川芎、桃仁、三七、红花、茜草、当归各10 g, 以上药物用水煎服, 1剂/d, 分早晚2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皮肤过敏发生率。显效:患者的各项症状和体征均彻底消失,脑脊液红细胞基本消失, CT 检查结果显示出血完全吸收;有效:患者的各项症状和体征均基本消失, 脑脊液红细胞降低>50%, CT检查结果显示血肿进展停止;无效:无以上改善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 对照组为79.07%,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皮肤过敏发生率为2.33%, 对照组为19.28%,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皮肤过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皮肤过敏发生率对比[n, %, 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方式, 西医治疗主要通过相应的药物迅速降低患者的颅内压[3],并给予相应的止血药物、腰穿放血性脑脊液、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治疗, 虽然以上综合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存在较多的缺陷。郭喜香[4]研究表明, 对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应用西药治疗能够快速的发挥良好的止血效果, 而如果用药剂量过大则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应用速尿、甘露醇药物虽然能够快速的降低患者颅内压, 但容易引发较大的波动, 从而增加了电解质紊乱、肾脏损伤的几率;腰穿放血性脑脊液的作用主要为止血, 尤其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 而如果患者颅内压较高, 采用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风险。除此之外, 高压氧能有效的治疗中枢损伤, 但高压氧具有较多的适应证, 尤其是对于早期止血不稳定的患者不宜采用高压氧治疗;同时在调整神经系统功能方面, 西医缺乏有效的手段。

近年来, 临床上在急性颅脑外伤的治疗中逐步引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从中医角度上讲, 脑为髓海, 受到外伤时则气血妄行, 并在颅内阻塞, 从而造成了血脉瘀阻, 精气难以上荣于脑, 因此在患者的治疗上应充分遵循活血化瘀的原则, 积极给予开窍通络的药物[5]。活血化瘀汤中的红花、桃仁是中医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 当归则具有良好的和血养血效果, 川芎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止血和祛瘀, 该药物同时具有祛瘀而血止的双向调节作用, 且药物不会诱发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同时配合以地耳草、三七、茜草能快速帮助患者止血,全方共奏良好的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功效, 同时还可以促进体液分布调节及微循环改善。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

[1] 刘新宇, 罗永军, 冼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当代医学, 2011, 17(2):11-12.

[2] 张拴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23):49-50.

[3] 孟娜.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颅脑外伤的临床分析.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 11(3):307-308.

[4] 郭喜香.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临床护理分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19):118-119.

[5] 武俊伟.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外伤综合征临床效果研究.中国现代医生, 2015(3):124-12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132

2015-05-07]

266200 山东省即墨市中医医院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急性颅脑外伤;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