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与护理观察

2015-05-06季春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营养血清指标

季春玲

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与护理观察

季春玲

目的 讨论肠内营养支持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效果,并观察其护理效果,总结经验。方法 10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增加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数据,评价其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明显提高其营养水平以及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效果观察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ICU患者因其一般病情较为严重,身体应激反应强烈,新陈代谢常因为各种内外界原因出现紊乱。因此,给予其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有效地提高ICU患者各项营养指标[1]。同时早期给予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对维持胃肠道完整性、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2]。本文通过对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ICU患者不同护理方法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ICU患者,男49例,女51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6.0±8.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5.0±8.6)岁;观察组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56.0±8.4)岁。两组患者主要因为严重感染、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脑出血等原因进入ICU进一步护理治疗。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现病史、既往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严密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变化,对照组给予相关药物治疗以及一般ICU常规护理(如呼吸支持、吸痰、翻身擦洗等);观察组在以上护理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具体如下。先使用胃管经鼻插入胃内,抽出部分胃液进行检测,确认消化道功能正常且无损伤后,开始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流质食物(如蛋羹、鸡汤、果汁或米汤等)以及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250 ml起,30~50 ml/h,逐渐增加到1000 ml)经胃管缓慢滴入,同时严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及耐受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肱三头肌皮皱等营养指标变化,评价其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两组均护理1周后,观察组血清蛋白、血清前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营养指标检测比较(s)

表1 两组营养指标检测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2.2 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处理 由于患者处于应激状态以及肠内营养混悬液流速过快、初期用量过大等原因导致部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出现如下不良反应:便秘5例,给予营养支持物中加入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的食物处理后症状消失;腹泻6例,适当减少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并严格把控食物卫生质量,必要时给予肠道解痉药物和抗感染处理后症状消失;反流1例,给予半卧位,清除气道内异物处理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由于病情相对严重,大部分ICU患者均不能维持正常的自我饮食情况,因此其身体常处于摄入少、消耗高的状况,这就导致身体免疫及抵抗机制较弱。大部分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无法维持正常的饮食,进行经口营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而肠内营养供给则是一种经由肠道供给人体所需营养物质,为ICU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的一种护理方式。通过予以ICU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被认为是提高患者体内组织免疫功能的重要措施[3]。

近年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已经逐渐为广大医护所认同并成为ICU危重患者护理时首选的营养支持手段。有研究证明,根据患者具体病症及情况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剂给予营养支持,可减少体内组织蛋白的丢失和自身能量消耗,满足机体高代谢能量需要,维持机体各脏器能量需求。同时,肠内营养支持因为有食物通过肠道,能够改善门静脉系统血液循环,改进肠腔的功能,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优化其营养状况及新陈代谢,也对其本身疾病的治疗有着十分有利的作用[4]。

在本次观察研究中,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给予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营养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不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ICU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由于肠内营养支持的特点,导致部分患者出现了便秘、腹痛、腹泻、反流等不良反应,这通常是由于患者疾病本身和长期卧床导致的消化能力减弱以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初期营养液用量过大、流速过快等原因造成的,在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有明显缓解和消失。可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不良反应虽然难以避免,但因其症状较轻、发生比例相对较小、处理较简单、有效,所以临床应用相对简易,方便推广。

综上所述,给予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护理配合对症处理其不良反应,可以明显提高ICU患者身体营养状况,且临床操作相对安全、简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1] 夏霭玲,黄涛,谭倩妍,等.浅谈危重症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评估.医学信息,2010,23(1):147-148.

[2] 王丽娟,王立红.ICU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观察.内蒙古中医药,2013,18(76):174-175.

[3] 沈三齐.ICU患者肠内营养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职业卫生与病伤,2014,29(4):112-113.

[4] 陈洪艳,滕月,蒋晶红.ICU病房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吉林医学,2010,35(2):31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158

2015-05-12]

527300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综合ICU

猜你喜欢

营养血清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最新引用指标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营养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