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5-05-06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脑炎病毒性重症

倪 婷

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倪 婷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7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9例。两组在相同的临床治疗方案上A组行常规护理,B组行加强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B组的总有效率为97.44%,显著高于A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惊厥、颅神经障碍、意识障碍以及肢体障碍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1年伤残情况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中配合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病情康复,降低伤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重症病毒性脑炎;小儿;康复护理

病毒性脑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膜急性炎症性疾病,病情进展迅速,可快速进展为重型病毒性脑炎,经积极治疗后多可完全康复,但仍有部分患儿可遗留肢体、语言及智力等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1]。本院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实施康复护理,获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均经头颅CT检查、脑电图检查、腰穿检查等确诊。男41例,女37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6.55±2.31)岁;其中30例脑干脑炎型,26例弥漫型脑炎,22例假肿瘤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9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与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降低颅内压、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营养神经以及激素治疗等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具体包括:①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急性期后,待患儿的神经症状控制,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以后实施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即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指导患儿进行体育锻炼以及肢体活动锻炼,锻炼强度宜由小到大,密切监护,避免发生相关不良事件。②语言功能康复护理:鼓励患儿参与集体游戏、听音乐、集体合唱等方式,增强患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逐渐恢复患儿的语言能力。③智力康复护理:针对患儿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拟定智力康复锻炼计划,主要实施反复运动处方训练,并配合日常生活、学习指导等。④癫痫治疗护理:对于具有癫痫后遗症者,针对性予以抗癫痫治疗,并配合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⑤心理康复治疗:针对患儿的身体状态与心理状态,针对性地予以疏导、安慰和鼓励等,并指导患儿家长正确照护患儿,缓解患儿的焦躁、紧张、害怕等负性情绪,加速神经功能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儿的惊厥、颅神经障碍、意识障碍以及肢体障碍等主要症状缓解时间,随访1年内患儿的伤残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3 d内病情控制,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有效:治疗4~7 d内病情基本控制,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 d以上临床病情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B组的总有效率为97.44%显著高于A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与体征缓解时间比较 B组的惊厥、颅神经障碍、意识障碍以及肢体障碍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主要症状与体征缓解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主要症状与体征缓解时间比较(s)

注:与A组比较,P<0.05

?

2.3 两组患儿1年伤残情况比较 随访1年,A组5例(12.82%)语言障碍,6例(15.38%)智力障碍,7例(17.95%)肢体障碍,10例(25.64%)行为异常,B组依次为1例(2.56%)、2例(5.13%)、3例(7.69%)和4例(10.26%),B组的伤残情况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重症病毒性脑膜炎小儿在急性期常存在发热症状,并可继发头痛、嗜睡、昏迷、惊厥、神志模糊以及吞咽障碍等,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干预措施,可遗留严重肢体及神经系统伤残[2]。临床研究证实,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配合优质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改善临床预后[3]。在康复护理中,通过强化心理干预、并发症护理以及身体干预等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配合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智力、心理康复护理以及癫痫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身心状态,促进肢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康复,从而改善其生存状态,减少或减轻伤残情况[4]。本研究中,B组患儿在开展康复护理后,主要症状与体征缓解时间相比于A组显著缩短,总治疗有效率达97.44%,相比于对照组的84.62%显著提高,随访1年显示伤残情况发生率较A组显著降低(P<0.05),与刘玉波[5]报道相似。

综上所述,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中,配合优质康复护理能够促进病情康复,预防或减少后遗症,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与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吕晓春,赵桂林,张润芳,等.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康复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0):131-133.

[2] 晏陶.康复护理干预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0):603.

[3] 江虹.康复护理干预对重症患者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改善作用.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9):1508-1510.

[4] 海敬.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康复护理研究.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1):6419-6420.

[5] 刘玉波.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9):66-6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154

2015-05-12]

450000 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

猜你喜欢

脑炎病毒性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