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分析

2015-05-06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肾动脉血管性成形术

轩 楠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分析

轩 楠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球囊血管成形术,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血管成形术,对比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成功率为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显然高于对照组的8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肾血管高血压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技术成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肾血管高血压;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分析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由肾动脉狭窄继而影响肾血流量造成,经皮血管成形术包含两种形式,分别是支架血管成形术与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于肾动脉阻塞性疾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基于此,本院选择收治的100例患者,分组后运用了两种治疗技术,并对其各自的疗效进行积极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并确诊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男 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39.81±17.75)岁,患者满足下述条件:①反复性一次性肺水肿;②在55岁后或33岁前突发高血压及顽固性高血压等;③不明原因肾功能恶化。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球囊血管成形术,观察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穿刺股动脉以改良的Seldinger技术为准,用Cobra导管及猪尾导管进行肾动脉及腹主动脉造影,继而将8F导引管送到肾动脉开口部,接下来用0.0385in超滑导丝越过狭窄段,实施跟进,最后阶段交换超硬导丝。对照组先将球囊导管沿着导丝送至扩张位置,球囊长为20 mm,直径为4~6 mm,注射压力方面采用4~8个atm,反复扩张2~3次,且30~60 s/次,扩张间隔>2 min,接下来撤出球囊导管,并严格复查肾动脉通畅情况;观察组根据其狭窄程度,先进行球囊的预扩,与对照组步骤一致,接下来则是沿导丝将支架送入狭窄段,其长度需覆盖并稍长于狭窄段,直径为5~7 mm,此外,对研究中患者肾动脉开口部狭窄的情况,其对应的支架位于腹主动脉长度≤2 mm,释放自囊扩张支架或膨胀支架,紧接着对支架位置及通畅与否实施造影复查。后续的术后用药方面,对照组:①皮下注射肝素钠6000 U/次,用药2~3 d,且每隔12 h注射1次;②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次,持续7 d,1次/d;③口服潘生丁 25 mg/次,用药6个月,3次/d;④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次,用药6个月,1次/d。观察组:①静脉滴注速碧林0.4 ml/次,共用3 d,每12小时1次;②口服波立维75 mg/次(注意首剂250 mg),用药6个月,1次/d;③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次(注意首剂300 mg) ,用药6个月,1次/d;④口服潘生丁25 mg/次,用药6个月,3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技术成功率的判定 成功:术后侧肾动脉残余狭窄≤20%;部分成功:术后侧肾动脉残余狭窄21%~49%;失败:术后侧肾动脉残余狭窄≥50%;闭塞则为100%。

1.4.2 临床疗效判定 患者在不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时,收缩压≤140 mm Hg (1 mm Hg=0.133 kPa) 且舒张压≤89 mm Hg为显效;在减少剂量服用药物,其舒张压<90 mm Hg、收缩压<140 mm Hg则为有效;无法达到显效及有效标准的,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技术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成功率为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显然高于对照组的8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技术成功率比较 [n(%)]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小结

结合医学研究看来,肾动脉狭窄是造成肾血管性高血压常见原因,其存在的肾动脉狭窄,进而迫使肾血流灌注减少,激活血管紧张素原,这构成了其发病机制[2],此外还有交感神经的激活等的参与,相关研究[3,4]表明,对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治疗,用介入疗法能减少药物使用数量及剂量。

本院实施的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技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术后肾动脉残余狭窄率均≤20%;与对照组相比,其血压改善情况显然更优,患者血压改善总体有效率达90%以上,通过血管成形开放及血压改善程度比较,血压改善显效患者群体的技术成功率更高(P<0.05)。与此相应的,技术部分成功方面的比较,则比临床血压改善有效患者小,这些研究表明,临床疗效与患者受损肾动脉的成形开放程度息息相关。

综上所述,对于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经皮血管成形术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优于球囊血管成形术,从其治疗后的效果来看,受损肾动脉的成形开放程度与其有关。

[1] 田玉龙,张曦彤,徐克.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与肾动脉支架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对比观察.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4):248-251.

[2] 杨鸿英.经皮肾动脉支架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吉林医学,2014 (23):5104.

[3] 刘胜,孙建中.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经皮血管成形术疗效分析.山东医药,2013,53(22):62-64.

[4] 王欢.肾血管性高血压4例病例分析.福建医科大学,201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136

2015-04-20]

121000 锦州市中心医院心内四科

猜你喜欢

肾动脉血管性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经皮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在移植肾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及比较
肾动脉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