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用于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分析

2015-05-06朱允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含服舌下米索

朱允娟

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用于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分析

朱允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用于早期妊娠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240例自愿要求终止早期妊娠者,按给药途径不同分为口服组、舌下组及阴道组,每组80例。分别予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对比三组流产效果、孕囊排出时间、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阴道组和舌下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口服组 (P<0.05);阴道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舌下组和口服组(P<0.05);阴道组与舌下组孕囊排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少于口服组(P<0.05)。阴道组与口服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少于舌下组(P<0.05)。结论 采用阴道给药方式应用米索前列醇进行早期妊娠终止,其效果优于舌下含服及口服给药,值得临床推广。

米索前列醇;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给药途径

通常情况下,终止早期妊娠多采用药物流产及手术流产两种方式,由于手术流产造成的创口较大,因此临床大部分患者倾向于采用药物流产的方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药物流产中最为常见的药物,本次研究通过对比阴道给药、舌下含服及口服三种给药途径的流产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探讨其最佳给药途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来本站自愿要求以药流方式终止早期妊娠者240例。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8.3岁。孕周5~12周,平均孕周8.2周。入选病例妊娠次数1~3次。将入选病例按给药途径不同分为阴道组、口服组及舌下组,每组80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给药方法 阴道组:第1天9:00口服米非司酮50 mg,第2天分别于9:00、12:00口服米非司酮各50 mg,第3天清晨排空膀胱后,予以米索前列醇600 μg置入阴道穹窿内。

口服组:米非司酮用量及用法与阴道组相同,第3天清晨予以米索前列醇600 μg口服。

舌下组:米非司酮用量及用法与前两组相同,第3天予以米索前列醇600 μg舌下含服。

三组第3天给药后均卧床4 h。

1.3 疗效判断标准[1]完全流产:米索前列醇使用24 h后,妊娠物完整自行排出,未经刮宫,出血量少,自行停止;不完全流产:米索前列醇使用24 h后,妊娠物未完全排出,经清宫术可见妊娠物残留,出血量多于日常月经量;失败:米索前列醇使用24 h后,未见妊娠物排出,无出血或出血量极少。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三组流产效果、孕囊排出时间、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完全流产为流产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产有效率比较 阴道组无流产失败病例,舌下组流产失败3例,口服组流产失败7例。阴道组流产有效率95.0%和舌下组流产有效率92.5%均优于口服组的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组与舌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流产效果对比 [n(%),%]

2.2 孕囊排出时间与出血量对比 阴道组完全流产患者排出孕囊时间为(2.6±0.7)h,舌下组为(2.7±0.6)h,口服组为(3.6±0.5)h。阴道组与舌下组孕囊排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少于口服组(P<0.05)。

阴道组完全流产患者出血量为(73.9±10.6)ml,舌下组为(87.3±12.7)ml,口服组为(75.8±11.3)ml,阴道组与口服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少于舌下组(P<0.05)。

2.3 不良反应 阴道组发生胃肠道反应18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舌下组发生胃肠道反应23例,头晕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口服组发生胃肠道反应35例,头晕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阴道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

3 讨论

目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合使用是最为常见的流产药物。临床研究表明,米索前列醇给药途径不同,其药物动力学特征及临床效果均有较大差异,其药理作用与血药浓度及维持时间有着密切关系[2]。米索前列醇的给药途径共包括口服、舌下含服及阴道给药三种,本次研究发现,舌下组及阴道组均优于口服组,阴道组流产成功率最高(95.0%),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23.8%)。

由于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E1类似物,能够对胃肠道及子宫平滑肌产生收缩作用,容易造成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3],口服时药物经过胃肠道,因而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而舌下含服与阴道给药均避开肝脏代谢,胃肠道反应比较轻,其中舌下含服是通过口腔黏膜中的静脉丛直接吸收药物,口腔黏膜静脉回流可绕开肝脏,直接进入人体循环,避免胃液造成药物失去活性,从而使药物利用率得到提高[4]。舌下含服与阴道给药相比,其优势在于操作简单且便于观察药物溶解及吸收情况。阴道给药优于舌下含服,除能够绕开肝脏代谢途径外,阴道给药时米索前列醇药物直接作用于阴道,刺激宫颈,使宫颈纤维组织释放多种弹性蛋白酶,使胶原纤维降解[5],同时,药物在阴道中作用时间长,镇痛效果较好,易于被患者接受。本次研究与上述理论相吻合。

综上所述,采用阴道给药及舌下含服方式使用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效果均优于口服给药,其中又以阴道给药最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1] 周素维.米非司酮配伍不同给药途径时米索前列醇终止12~20周妊娠的疗效分析.河北医药,2013,35(22):3453.

[2] 苏泽英.米索前列醇两种给药途径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比较.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3):243.

[3] 钱桂琴.米索前列醇口服与舌下含服对药物流产结局的影响.医学信息,2013,11(6):485-486.

[4] 滕瑞云,滕海鹰.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医学信息,2011,24(1):523.

[5] 杨晓红,吴宏,陈玲.人工流产术前口服和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临床对比观察.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0,2(3):40-4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105

2015-04-13]

226200 江苏省启东市计划生育宣传指导站

猜你喜欢

含服舌下米索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观察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米索前列醇在计划生育临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片,舌下用
药物舌下含服有讲究
含服参片看准时机
剖宫产术中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
舌下用药,避免“首过消除”
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