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那唑栓在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5-05-06迂润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异位症复发性内膜

迂润泽

达那唑栓在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迂润泽

目的 对达那唑栓在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88例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达那唑栓治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阴道或肛门应用达那唑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体征治疗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达那唑栓,实施经阴道或肛门治疗方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口服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达那唑栓;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效果

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为盆腔痛、不孕、月经不调。目前,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各种临床药物的临床效果、应用价值尚存在很大的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明[1]。此次调查研究通过阴道或肛门用药50 mg的达那唑栓与口服达那唑胶囊的比较,观察探讨达那唑栓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整体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0.0±6.5)岁。观察组患者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27.0±8.5)岁。患者中,不孕症31例,盆腔痛25例,月经不调32例。患者中42例患者曾经做过诱发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手术,如人工流产、肌瘤剥除、剖宫手术、卵巢内膜样囊肿剥出、异位妊娠手术等,大部分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阴道或肛门用药方式,使用50 mg的达那唑栓,在临床治疗的第1个月,2粒/晚,1个月之后,1粒/晚。对照组采用口服方式,使用200 mg的达那唑胶囊,每8小时口服1次,1个疗程为3个月,连续给药。患者连续用药3个月以后,来医院进行复诊检查,护理工作人员真实、客观、详细记录患者的有关病症、体温、体征、肝功能、B型超声等的检查结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将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无效三等级,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不孕患者能够正常受孕,患者病态体征(盆腔结节或包块)全部消失。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病态体征局部存在,即盆腔结节或包块明显的缩小。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征改善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不影响患者的正常排卵。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且闭经显著,影响患者的正常排卵。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明显缓解,临床体征治疗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例数不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要看患者不良反应的具体位置,其例数的多少由不良反应部位决定,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体征、临床治疗有效例数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表3 两组患者用药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达那唑栓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优势:采用阴道或肛门用药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对甾体激素的吸收,经静脉丛直接与盆腔内膜的异位处产生化学治疗反应,临床治疗效果直接化[2]。从上述的表1和表3可以看出,达那唑栓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无论采取阴道或肛门用药方式还是采取口服达那唑胶囊,患者的临床病症都得到有效缓解甚至消除,采取阴道或肛门用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显现的更早,整体来说达那唑栓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用药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中,观察组患者阴道瘙痒、月经减少均高于对照组,而体重增加、痤疮、闭经、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明显降低,这可能是由经静脉丛直接与盆腔内膜的异位处结合引起的,但是,这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妊娠率帮助不孕患者正常受孕,且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

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依赖于激素,因此采用激素治疗法是非常有效的,而达那唑栓能够有效抑制患者下丘脑垂体功能,使得患者机体内部的黄体生成素分泌以及促卵泡素减少,在患者体内形成一种与绝经期相似的低雌激素,从而促进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的萎缩,缩小盆腔结节或包块,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3]。

综上所述,在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达那唑栓,实施经阴道或肛门治疗方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口服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 林素云.达那唑栓联合妈富隆治疗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39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1):1642-1643.

[2] 冯杏娟.达那唑栓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8,1(2):80-81.

[3] 马宏生,冷金花.子宫腺肌病临床病理特点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6):339-34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101

2015-06-09]

114002 辽宁省鞍山市鞍钢总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异位症复发性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疗经验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