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普通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影响的比较

2015-05-06宋海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透析器高通量维持性

宋海燕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普通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影响的比较

宋海燕

目的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差别。方法 40例病情平稳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HFHD组)和常规血液透析组(CHD组),各20例。使用日机装DBB-27C血液透析机,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低分子肝素钠抗凝,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实验前、实验后、末次治疗前后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经12周治疗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较普通血液透析组营养改善明显,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透析较普通血液透析能更好地提高患者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营养。

高通量血液透析;普通透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状态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改进、药物治疗的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也使透析长期并发症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营养不良是透析患者主要长期并发症之一。如何能使患者既有效清除毒素,又能改善营养状态,同时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临床工作努力的方向。本实验通过比较高通量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对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营养,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做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0例,年龄23~53岁,原发病为肾病,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排除肝脏病变,透析龄(3.3±3.7)年。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HFHD组和CHD组,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HFHD组患者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12周,使用德朗B-16H聚醚砜膜高通量透析器,膜面积1.6 m2,超滤系数71 ml/(h·mm Hg)(1 mm Hg=0.133 kPa),血流量280~300 ml/min。CHD组患者使用日本NIPPRO 150G透析器,膜面积1.5 m2,超滤系数19 ml/(h·mm Hg),血流量220~250 ml/min.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实验开始透析前早晨空腹测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单次透析后、经12周治疗后透析前空腹测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清白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单次透析治疗前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比较s,g/L)

表1 两组患者单次透析治疗前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比较s,g/L)

注:两组比较,P>0.05

?

2.2 单次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单次透析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的比较(s,g/L)

表2 两组患者在单次透析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的比较(s,g/L)

注:透析后两组比较,P>0.05

?

2.3 经12周治疗后,HFHD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有所提高,且较CHD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较(,g/L)

表3 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较(,g/L)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CHD组比较,bP<0.05

?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及国家医保政策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同时,他们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相应的并发症越来越显现。在临床上,如何能更好的治疗又不过多增加费用,一直是医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尿毒症患者的并发症很多,其中营养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并与患者的炎症、心血管疾病有关,影响透析患者的长期预后。据文献报道,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大约为16%~70%。营养不良时MHD患者预后和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1]。且随透析时间的延长有增高的趋势。营养不良中有6%~8%为严重蛋白-能量营养不良[2,3],血清白蛋白浓度由4.0g/dl降至3.5g/dl时,死亡率提高1倍,当浓度继续降至3.0~3.5g/dl时,相对死亡风险会增加至5倍。常规的血液透析以清除小分子毒素为主,不能有效的清除一些中大分子毒素。尿毒症毒素在体内过度蓄积,可影响肌肉蛋白分解系统,激活支链酮酸脱氢酶,引起肌肉分解增加,肝脏合成白蛋白等营养成份减少[4]。另外,据研究,每次透析使机体丢失氨基酸5~8 g,肽类近5 g,糖类20~30 g,同时伴有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丢失[5]。高通量透析是用高通量透析器在容量控制的血液透析机上进行常规血液透析的一种技术,透析器的透析膜超滤系数≥20 ml/(h·mm Hg),清除溶质的机制和常规血液透析相似,包括弥散、对流和吸附,但它属于高效的血液净化方法。高通量透析器膜是人工合成膜,不仅生物相溶性高,而且具有很高的扩散性能和水力学通透性,在透析中能更多的将分子量更大的溶质从血液中清除,从而提高透析效果[6]。营养状态有多种评估指标,血清白蛋白是其中重要指标,研究证明,透析开始后任何时间点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都与患者存活率高度相关[7]。本研究通过对比高通量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得出,尽管高通量透析单次透析丢失白蛋白多,但可以通过更多的清除中大分子毒素从而改善患者的食欲。从长远来看,能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能改善患者的营养,这与以往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因此临床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更好清除毒素,改善患者营养,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1] Allen KL,Miskulin D,Yan G,et al.Association of nulritional markers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prevalent hemodialysis patients from the HEMO study.J Ren Nutr,2002,12(3):160-169.

[2] Stenvinkel P,Heimburger O,Paultre F,et al.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malnutrition,inflammation,and atherosclerosis in chronic renalfailure.Kidney Int,1999,55(5):63-72.

[3] Campos SR,Gusmao MH,Almeida AF,et al.Nutritional status and food intake of continuous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J Bras Nefrol,2012,34(2):170-177.

[4] Mak RH,Cheung RD,Cone RD,et al.Leptin and Inflammation-Associatest Caehexia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Kidney Int,2006,69(5):794-797.

[5] Avesani CM,Draibe SA,Kamimura MA,et al.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inflence of renal function and subelinical inflammation.Am J Kidney Dis,2004,44(6):1008-1016.

[6] 陈欣,季大玺.高通量血液透析.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5,14(1):78-81.

[7] 徐丰博,刘惠兰,左力,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中国血液净化,2010,9(12):662-66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049

2015-05-21]

271000 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透析器高通量维持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高通量血液透析临床研究进展
Ka频段高通量卫星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通信卫星开启高通量时代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
护理干预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两种方法预防透析器反应的体会
床边血液净化治疗高通量透析器局部凝血分析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