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并发症、复发对照研究

2015-05-06郭春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术式肌瘤开腹

郭春凤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并发症、复发对照研究

郭春凤

目的 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后肌瘤残留、并发症、复发的不同。方法 328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式将患者分为TAM组226例和LM组102例。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一般情况、总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LM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T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是一种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的微创手术,复发率低于TAM,可见LM能一定程度的降低子宫肌瘤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残留;并发症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等[1]。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晚婚晚育观念接受程度的增加,加之子宫肌瘤患者有生育的要求,保留子宫功能和器官完整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手段,其术式包括TAM和 LM,两种术式均能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但其对术后肌瘤残留、复发的影响尚无统一结论。本研究对32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TAM、LM两种手术后病灶残留、复发情况,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术式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4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328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无其他盆腔病变,均获得随访的患者,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生殖系统疾病,排除妊娠期妇女。根据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式将患者分为TAM组和LM组。TAM组226例,平均年龄 (34.1±4.1)岁;单发肌瘤176例,多发肌瘤50例;肌瘤体积大小(55.7±3.2)cm3。LM组102例,平均年龄 (34.7±4.3)岁;单发肌瘤53例,多发肌瘤49例;肌瘤体积大小(56.2±3.8)cm3。两组的年龄、单发肌瘤比例、肌瘤体积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后随访 所有患者在术后6个月每隔3个月复诊1次,6个月后每隔6个月复诊1次,复诊时记录月经情况、妇科检查结果。对有保留生育功能者,术后进行妊娠指导,对未进入宫腔的肌瘤者,建议避孕6个月;对进入宫腔的较大肌瘤或多发肌瘤者,建议避孕12个月。随访截止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2.2 术后残留和复发的诊断 术后肌瘤残留是指术后3个月连续2次以上复查B超见子宫肌瘤。术后肌瘤复发是指术后3个月B超复查正常,但术后6个月复查B超提示子宫肌瘤。

1.3 观察项目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症状缓解、病灶残留、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及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LM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切口感染、切口疼痛、盆腔粘连、肠梗阻、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M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症状缓解、病灶残留、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的症状缓解率、病灶残留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M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T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手术及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手术及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注:与TAM组比较,P<0.05

?

表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术后症状缓解、病灶残留、复发情况比较[n(%)]

3 讨论

子宫肌瘤在生育年龄女性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20%~50%,肌瘤在形态学上呈白色,有包膜,与周边正常组织边界清晰[2]。据报道,子宫肌瘤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青春期女性发生率极低,绝经后肌瘤则明显萎缩或消失,因此被认为与女性性激素相关,女性性激素可刺激肌瘤的生长[3]。另外,妊娠期服用雌激素、晚育、遗传因素等均与子宫肌瘤密切相关[4]。并非所有的子宫肌瘤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无明显不适感,只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有研究证实,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肌瘤体积、数目、生长位置相关,通常是大的肌壁间肌瘤及黏膜下肌瘤患者可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症状,瘤体较大者下腹部可扪及包块,并伴有尿频、尿急、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等症状[5]。随着疾病的进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需及时诊断和治疗,目前主要采用超声和腹腔镜检查进行诊断,确诊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开腹手术是子宫肌瘤传统的治疗手术方式,对于肌瘤体积较大、数量多或位置隐蔽的患者一般选择开腹手术。但许多临床研究报道,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易出现切口感染、盆腔粘连等术后并发症,故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6]。近期,随着腹腔镜技术设备的更新完善,其在临床各科中的推广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开展及其临床疗效得到了认可,该术式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机体功能恢复快等优势,目前已成为广大子宫肌瘤患者首选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保留子宫的完整性,因此使患者仍能有正常的生育能力[7]。但该手术也存在术中止血困难,仅依靠电凝止血效果差等不足,因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以减少术中子宫出血量。由于术前须行超声检查,明确肌瘤所在部位、数量及形态大小,部分肌瘤剔除难度大,需术者娴熟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在必要情况下可转开腹手术。

本研究中,LM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AM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AM组,提示LM是一种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的微创手术。进一步观察发现,LM组的症状缓解、残留率与T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率低于T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LM能一定程度的降低子宫肌瘤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沈健,黄磊,田训,等.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241-1244.

[2] 郭尚云,陈秀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8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54-2855.

[3] 郭晓青,王英红,阿曼古丽.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147例报告.腹腔镜外科杂志,2006,11(1):8-9.

[4] 焦海宁,蔡蕾,喇端端.腹腔镜下子宫大肌瘤挖除术243例临床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92(12):1600-1602.

[5] 陈平忍,石彬.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9):26.

[6] 朱珠,倪观太,周毅惠.子宫肌瘤剔除术三种术式临床结局分析.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12(1):33-36.

[7] 刘小乐,范涛,陈春莹.腹腔镜下与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比较.广东医学,2011,86(11):1444-144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029

2015-04-20]

264400 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妇科

猜你喜欢

术式肌瘤开腹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