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溃疡穿孔行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2015-05-06尤慧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修补术穿孔胃溃疡

尤慧明

胃溃疡穿孔行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尤慧明

目的 分析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5例。观察组采用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 对照组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溃疡切除修补术;药物;胃溃疡穿孔;效果

胃溃疡穿孔属于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具有起病急、发展快以及患者承受痛苦大等特点, 胃大部切除术为以往临床常用治疗措施, 疗效确切, 但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 术后恢复时间长, 因此临床应用范围有限[1]。为了研究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 本院选取收治的7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不同方案治疗, 现将相关研究作出如下总结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胃溃疡穿孔患者70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5例。观察组男20例, 女15例, 年龄最大65岁, 最小20岁, 平均年龄(42.2±8.5)岁;起病至就诊平均时间(3.5±1.2)h;对照组男19例, 女16例, 年龄最大67岁, 最小21岁, 平均年龄(43.1±8.2)岁;起病至就诊平均时间(3.7±1.1)h。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具有不同程度的板状腹、腹部压痛、恶心等临床表现。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 术前进行常规禁食、输液、置胃管以及抗感染治疗。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 取仰卧位, 于正中切口进入腹腔后, 确定穿孔位置, 将腹腔胃内容物与渗出液吸净后, 使用胃管将胃内残留液排净, 穿孔位置使用干纱布进行压迫, 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在距离穿孔部边缘2 cm位置进行缝扎胃壁全层,在距离边缘1 cm位置进行溃疡组织切除, 并将组织送检, 穿孔部位使用细线顺着胃纵轴进行间断修补缝合。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放置引流管即可。术后口服奥美拉唑20 mg、硫糖铝0.8 g, 均为餐前30 min服用, 3次/d, 连续治疗8周。对照组给予常规胃大部切除术治疗, 术后同样给予药物治疗,用药方法同观察组一致。治疗期间详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2]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内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正常, 可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内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部分改善, 可视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内镜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可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吻合口瘘1例, 切口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7%(2/35);对照组出现吻合口瘘3例, 切口感染3例, 术后梗阻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2.9%(8/3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 P=0.0025<0.05)。

3 讨论

胃溃疡穿孔属于多发急腹症之一, 且大概有70%患者均存在慢性溃疡史, 死亡率较高, 且随着患者年龄不断增大,其病死率也随之增加[3]。胃溃疡穿孔的发生和胃酸过度分泌有密切关系, 患者发病急, 且在发病时有剧烈的疼痛现象,因此及早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疾病痛苦、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患者入院后经X线腹部平扫, 可清楚观察到其腋下部位有明显游离气体存在。胃大部切除术以及溃疡修补术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 胃大部切除术虽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需严格掌握患者手术适应证, 特别是对于高龄、病情重、穿孔时间长、严重腹部感染以及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疾病患者, 需对其手术耐受情况进行准确评估, 从而降低手术风险[4]。

结果表明, 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溃疡切除修补术对患者机体损伤相对较小, 因此术后恢复快且住院时间短, 但单独进行溃疡切除修补术, 术后约有60%患者复发, 并且复发患者约有40%需实施治愈性手术,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联合药物治疗。其中奥美拉唑属于临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 主要是对胃黏膜壁细胞起作用, 提高抑制酶活性来抑制胃酸分泌[5];并且可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 弥补单独进行溃疡切除修补术治疗的手术弊端, 从而在大大降低手术治疗风险的同时, 也明显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且安全性高,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杨学林.老年胃溃疡患者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8):2150-2151.

[2] 徐明星.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的疗效对比.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 34(15):1291-1294.

[3] 李文花, 潘兆宝, 唐媛媛, 等.两种根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比较.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3):3133-3134.

[4] 马先士.胃溃疡穿孔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疗养医学, 2015, 24(1):64-65.

[5] 陈胜飞.胃溃疡穿孔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5, 2(1):9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106

2015-05-21]

471500 河南省栾川县人民医院外科

猜你喜欢

修补术穿孔胃溃疡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近几年蒙医治疗胃溃疡临床研究进展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