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矫治方法

2015-05-06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牙根前牙上颌

郭 鹏

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矫治方法

郭 鹏

目的 探析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有效矫治方法。方法 85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行外科导萌手术治疗, 观察组行手术导萌联合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二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4.7%)高于对照组(35.1%),二次手术率(7.9%)低于对照组(29.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21.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导萌联合正畸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可有效清除埋伏牙萌出道阻力、减少并发症, 为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理想矫治方法, 临床价值高, 值得借鉴与推广。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导萌术;正畸牵引

埋伏齿又称未萌牙, 多发生于上颌前牙, 相关调查研究中,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在正畸门诊患者中占2%左右,在自然人群中约占1%左右[1]。前牙为牙列中排列中线, 与面型协调有着重要关系, 与人们面貌美观度、撕裂功能等关系密切。因此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发生对患者口腔功能、面部容貌、心理健康均有较大影响, 应尽量保留[2]。埋伏牙阻生形式复杂, 保留埋伏牙并让其复位有着较大治疗难度。本文选择本院牙科2011年7月~2014年4月收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进行研究, 探析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有效矫治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牙科2011年7月~2014年4月所收治85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观察组男22例, 女16例, 年龄7~17岁, 平均年龄(10.4±2.1)岁。阻生类型:12例为萌出道异常, 10例为间隙不足, 8例为易位牙, 8例为多生牙。对照组男23例, 女14例, 年龄6~18岁, 平均年龄(10.5±3.2)岁。阻生类型:13例为萌出道异常, 9例为间隙不足, 8例为易位牙, 7例为多生牙。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阻生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拍摄锥形束CT(CBCT)明确埋伏阻生牙准确位置、埋伏深度, 设计合适牵引力度, 牙间隙不足患者事先拓展间隙。对照组行外科导萌手术治疗:局部麻醉下于腭侧或唇侧将黏骨膜切开, 凿除埋伏牙表面骨质并充分暴露牙冠,超过粘结型舌侧扣底板面积即可, 按设计牵引方向将埋伏牙萌出道上阻力去除, 肾上腺素小棉球进行局部压迫止血, 于牙冠上粘结带有0.2 mm结扎钢丝的舌侧扣, 将切口缝合, 结扎钢丝游离端由萌出道牵引并固定在主弓丝上。观察组行手术导萌联合正畸治疗:导萌手术过程同对照组, 去除埋伏牙萌出道上阻力后对小骨瘤、多生牙以及部分骨质进行处理。术后4周按预先设计方案应用橡皮圈、弹力线、钛镍丝辅弓等对患者分别进行导萌牵引。须注意的是牵引过程中要把握力度和方向, 避免邻牙受到损伤。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二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患者牙体形态良好、龈附着正常, 与邻牙关系协调且咬合关系、牙髓活力均恢复正常判定为成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二次手术率比较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4.7%)高于对照组(35.1%), 二次手术率(7.9%)低于对照组(29.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 低于对照组的21.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原因较多, 包括乳牙早失、滞留、牙弓间隙不足、牙根发育畸形、唇腭裂、牙龈纤维性增生、乳前牙外伤、牙胚位置异常、全身性疾病等[3]。临床治疗需明确埋伏牙位置为偏唇侧或腭侧, 以便选择切口位置, 综合考虑牙形态、牙根发育情况及与邻牙关系等因素后制订周密治疗计划, 以尽可能保留埋伏牙并恢复其生理功能, 维持牙列完整性与患者面部美观度。对于位置正常且具有萌出潜力的埋伏牙, 可通过手术获取足够萌出间隙然后让其自行萌出。牙根发生严重病变或萌出方向发生偏移者, 须将其拔除。对于萌出方向发生偏移但牙根未出现严重病变者, 则可解除埋伏阻生牙萌出方向阻力后拓展间隙并进行正畸牵引, 帮助其向正常方向生长[4,5]。

过去认为埋伏阻生牙只需将阻碍其萌出的软硬组织去除便可自行萌出, 但临床实践证实, 大多数埋伏阻生牙若缺乏必要处理并不能自行萌出到位, 正畸牵引治疗很有必要。本组研究为探析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有效矫治方法, 以本院收治患者为例展开研究, 分为两组并分别行外科导萌手术与手术导萌联合正畸治疗, 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手术导萌联合正畸治疗组手术成功率(94.7%)高于对照组(35.1%), 二次手术率(7.9%)低于对照组(29.7%),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手术导萌联合正畸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效果更佳。原因在于导萌术的应用可在牙槽嵴顶作弧形切口让埋伏牙牙冠暴露充分, 同时清除埋伏牙萌出道阻力。此外固定正畸技术的应用可拓展间隙, 为埋伏牙提供萌出合适牵引力并引导正确萌出方向, 以免引发附着龈和边缘骨发生丧失与龈充血。需注意的是, 牵引力不可太大, 以30~60 g为宜, 否则牙髓组织可能会由于受到刺激而导致牙周炎症、牙龈退缩等并发症。适当牵引力的提供可有效刺激根周骨组织增生, 进而利于牙齿萌出与牙根部继续发育。本组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21.6%)(P<0.05), 并发症明显减少。对于治疗前已经确诊为牙根短小弯曲、釉质发育不全、牙冠形态发育不规则等无法保留埋伏牙的情况, 应择期拔除并及时予以修复治疗, 并发囊肿埋伏牙应在手术时将囊肿一并摘除, 以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痛苦。

综上所述, 手术导萌联合正畸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可有效清除埋伏牙萌出道阻力、减少并发症, 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1] 林燕, 孙浩, 王奕, 等.导杆式矫治器治疗上颌非遗传性多个埋伏牙的作用.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3(6):387-390.

[2] 张军梅, 赵志河, 马洪, 等.翻瓣导萌术联合正畸术矫治上颌前牙深部埋伏阻生.山东医药, 2008, 48(5):90-91.

[3] 冯艳, 李佩璟.手术导萌和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40例.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8):1041.

[4] 孟银娟, 周珊红.直丝弓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临床观察.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3, 29(2):281-283.

[5] 吴琦瑱, 周丽蓉, 洪淑欣.手术导萌与正畸联合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临床效果评价.海南医学, 2014, 22(15):2304-230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073

2015-04-22]

458000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猜你喜欢

牙根前牙上颌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上颌第一磨牙牙根折裂的临床特征分析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形态和根管系统的锥形束CT研究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浅议前牙死髓变色美容治疗的初步探讨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前牙烤瓷冠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