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探讨

2015-05-06田兆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腹膜妇产科腹腔

田兆华

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探讨

田兆华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方法 120例二次妇产科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60例。研究组采用新式剖宫产, 对照组采用传统剖宫产,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腹腔粘连例数多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4.7±3.5)h、(24.5±3.8)h,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切口甲级愈合例数分别为58例(96.67%)、57例(95.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的剖宫产, 新式剖宫产术后患者因为腹腔粘连较严重, 易导致二次妇产科手术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为提升二次妇产科手术效果, 应谨慎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选择与操作, 减少粘连发生。

剖宫产;二次妇产口手术;盆腹腔粘连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手术类型, 多用于处理高危妊娠与异常分娩患者, 同时也是一种有效挽救孕产妇与围生儿生命的方法。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 剖宫产及二次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 但二次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常见有腹腔粘连严重,增加手术难度[1]。本研究以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二次妇产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二次妇产科手术患者120例(二次手术的手术指征均为瘢痕子宫),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6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4~38岁, 平均年龄(31.0±2.5)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9.0±1.4)周, 首次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31例,产程停滞18例, 巨大儿5例, 胎盘前置3例、骨盆狭窄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38岁, 平均年龄(31.0±2.7)岁;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38.0±2.4)周;首次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30例, 产程停滞19例, 巨大儿5例, 胎盘前置5例, 骨盆狭窄2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首次剖宫产指征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的情况下行二次妇产科手术。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剖宫产, 逐步切开腹壁, 打开腹腔, 在子宫下段行切口;研究组患者予以新式剖宫产, 在双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下2.5 cm处作一长约12 cm的横切口,切开表皮及皮下脂肪, 剪开筋膜层, 钝性分离腹直肌, 剪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 向下推离膀胱。两组患者的子宫内操作相同。手术结束后按宽距缝合术腔, 筋膜则连续缝合, 间断缝合皮肤。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方法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结束所用总时间)、恢复排气时间(手术结束至患者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愈合良好;乙级愈合:愈合欠佳;丙级:愈合化脓)、腹膜粘连情况(重度:肠管与大部分子宫原切口粘连;中度:切口与大网膜粘连;轻度:邻近组织与切口轻微粘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腹腔粘连例数多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4.7±3.5)h、(24.5±3.8)h,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切口甲级愈合例数分别为58例(96.67%)、57例(95.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二次妇产科手术相关情况比较(s, n)

表1 两组患者的二次妇产科手术相关情况比较(s, n)

注:两组比较, P<0.05

?

3 讨论

盆腔粘连是剖宫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因为剖宫产手术过程中机械操作、缝线刺激、滑石粉与脱落纤维的使用造成腹膜损伤, 引发炎性反应, 或因为盆腔内组织器官感染导致的炎性病变[2]。

新式剖宫产相对与传统的剖宫产, 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少、术中出血量少、患者痛苦小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手术中, 这种手术不缝合壁层腹膜, 避免了组织缺血与组织的异物反应, 却使腹腔粘连严重, 且由于新式剖宫产对腹直肌及其黏膜行钝性分离, 使得腹膜切口不整齐, 再加上自身的重力与外力牵拉作用导致切口处的腹膜粘连[3]。传统的子宫下端剖宫产, 因切口为纵行切口, 逐层切开与缝合腹壁过程中存在刺激, 可导致缺血坏死与异物反应, 引起盆腹腔粘连, 但造成的腹直肌粘连的程度较轻;新式的剖宫产, 因首次手术需要大面积的剥离, 所以再次实施妇产科手术时,腹膜、前鞘、腹直肌间的粘连常较严重, 相对增加了手术出血量, 使手术难度增加。某些特殊情况需在进入腹腔时横向切断腹直肌, 若解剖层次不够清楚, 极易损伤膀胱等盆腔脏器, 进而延长手术时间, 增加二次妇产科手术出血量[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膜粘连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新式剖宫产术不利于患者行二次妇产科手术。为提升二次妇产科手术有效率, 降低术后腹膜粘连发生率, 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并建议行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 手术中注意操作技巧, 规避强力撕开腹膜, 确保断开面的整齐, 缝合时尽量使用可吸收线, 减少粘连发生, 为二次妇产科手术创造有利条件[5]。此外, 医务人员应更新服务理念, 开展健康知识教育, 降低剖宫产率。

综上所述, 相对于传统的剖宫产, 新式剖宫产术后患者因为腹腔粘连较严重, 易导致二次妇产科手术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为提升二次妇产科手术效果, 应谨慎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选择与操作, 减少粘连发生。

[1] 伊丽努尔, 伊力亚斯, 迪丽胡玛.3种剖宫产术后2次剖宫产术盆腹腔粘连情况观察.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25):3883-3885.

[2] 罗益红.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手术方式对盆腹腔粘连的影响分析.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3(5):80.

[3] 成玉华.不同术式剖宫产后再次开腹手术时盆腹腔粘连情况比较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2):24-25.

[4] 高松.首次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患者盆腹腔粘连程度、术中情况及腹壁瘢痕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27):67-69.

[5] 李海英, 冯立民, 张生澎.下腹部横切口二次剖宫产术中盆腹腔粘连发生的原因分析.山东医药, 2009, 49(25):99-10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068

2015-05-20]

450003 郑州人民医院产科

猜你喜欢

腹膜妇产科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