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4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与效果评价

2015-05-06王兴华金利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肥厚型心尖导联

王兴华 金利新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4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与效果评价

王兴华 金利新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在心尖肥厚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归为观察组, 另2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诊断, 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心电图显示明显T波倒置, R波出现上升, T波随ST段下移;心尖部心肌厚度(AT)及左房径(LAD)分别为(16.89±4.23)mm、(38.47±4.27)mm, 大于对照组(0.87±0.09)mm、(29.57±2.43)mm,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能从R波、T波变化及心尖处心肌厚度、左房径区分健康者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 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迄今为止其发病原因仍不是十分明确, 它是指左室乳头肌水平以下心尖部的心肌表现出异常增厚的一种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1]。近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的普及,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检出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 本院以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在其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2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将同一时间段来院行常规体检的2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2例, 女10例;年龄17~61岁, 平均年龄(57.2±5.8)岁。对照组:男13例, 女9例;年龄23~65岁, 平均年龄(58.0±5.4)岁。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排除标准[2]:冠心病、尿毒症、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诊断。

1.2.1 超声心动图检查 仪器采用Aloka Prosound-10 及PHILIPS HD-7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调整为3.5~5.0 MHz。取左侧卧位, 对其左心室长轴、心底大血管短轴、心尖四腔等进行扫查, 观察受检者心内结构, 心尖部心肌是否异常增厚, 并测量LAD、左室舒张末径(LV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d)等, 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标准为:左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出现异常增厚的心肌, 且仅局限于此,其游离壁厚度≥16 mm, 与正常心肌相比, 异常增厚的心肌回声增强, 左室腔一般不扩大, 左房扩大。

1.2.2 心电图检查 仪器采用GE MAC 800全自动心电图检测仪。受检者取平卧位, 同步记录受检者12导联常规心电图, 在检查过程中观察导联波形情况, 并测量平均心电轴、胸前导联最大QRS波群振幅、各导联ST段水平、T波形态和振幅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心尖明显增厚, AT、LAD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VSd、LVD、LVPWd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超声心动图测值比较(s, mm)

表1 两组超声心动图测值比较(s, mm)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2.2 两组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中18例窦性心律, 4例心房颤动(房颤)心率。心电图主要表现:患者胸前导联均呈T波倒置, V3~V6导联呈明显对称性, 幅度为3~16 mV;ST段下移, 胸导V4~V6水平下移多见且与T波导致并存;左胸前导联R波出现上升, RV5+SV1>305 mV及RV5>2.5 mV, 多数患者为RV4>RV5>RV6;无异常Q波。对照组的心电图主要表现:胸前导联均呈钝圆形, V4~V6导联向上, aVR导联向下, 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P波时间均<0.12 s, 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0.25 mV, 胸导联<0.2 mV。

3 讨论

AHCM病因仍然探索中, 该病有遗传倾向, 以40~60岁人群最多, 其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男性,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男女发病的比例为29:1。AHCM发病隐匿, 大多数患者自觉无异常, 多在健康体检时被发现。AHCM以胸闷、心悸、乏力、不典型胸痛为主要症状, 其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性,因此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心电图检查筛查AHCM敏感率约97.8%。心电图下AHCM特征有:①吴云英等[3]研究发现AHCM患者胸前导联T波显著倒置(Tv5~Tv6倒置超过10 mV且较稳定), 心前导联QRS波电压升高(SV1+RV 5>3.5 mV或RV5~RV6>2.6 mV), 并且多数为Tv4≥Tv5>Tv3。本次研究中表现为RV5+SV1>305 mV及RV5>2.5 mV, 多数患者为RV4>RV5>RV6, 与上述结论一致。②胸导联及肢体导联ST段压低, 幅度通常为0.4~0.5 mV。本次研究发现心电图中患者胸前导联均呈T波倒置, 幅度为3~16 mV, 与上述结论一致。此外还发现T波倒置明显, 压低幅度则越大, 原因可能是由于心尖部异常增厚的心肌逆向负极, 出现局限性的微血管痉挛和心内膜下缺血。③无室间隔Q波。超声心动图下能清楚的看到心脏形态结构, 特异性高达90%。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心尖部心肌厚度及左房径分别为(16.89±4.23)mm、(38.47±4.27)mm, 对照组分别为(0.87±0.09)mm, (29.57±2.43)mm,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HCM患者左房扩大, 此外可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一般情况下, AHCM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均正常,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增强现象。由于心肌肥大及心内膜纤维化, 致使活动僵硬,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降低, 其舒张功能下降。

综上所述,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应用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 能较好区分健康者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1] 窦蕊, 刘炯鸥, 栗平, 等.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尖不同节段肥厚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4, 30(4):347-349.

[2] 李文英, 孙辉平, 谭学礼, 等.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40例临床效果.陕西医学杂志, 2012, 41(4): 422-423.

[3] 吴云英, 张广宏, 左春洁, 等.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分析.中国医药, 2014, 9(10):1433-143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042

2015-05-28]

255000 青岛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猜你喜欢

肥厚型心尖导联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家族聚集性明显的肥厚型心肌病
欢乐过大年
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价值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甜蜜养颜季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