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常见胃息肉病理分析、内镜观察及治疗

2015-05-06夏淑晶唐立中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山田腺瘤息肉

夏淑晶 唐立中

老年常见胃息肉病理分析、内镜观察及治疗

夏淑晶 唐立中

目的 探讨老年常见胃息肉病理分析、内镜观察及治疗方法。方法 100例行胃镜检查并接受治疗的胃息肉老年患者, 对常见胃息肉进行病理分析、内镜观察并且比较不同年龄患者的息肉病理类型;比较不同胃息肉的形态及病理类型。结果 ①60~69岁患者与70~80岁患者炎性增生性息肉比例、腺瘤性息肉比例、胃底腺息肉比例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增生性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腺瘤性息肉与胃底腺息肉。②炎性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中以山田Ⅱ型最为好发,山田Ⅰ型、山田Ⅲ型、山田Ⅳ型发病比例基本类似。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老年人群中胃息肉发病率较高,其中以炎性增生性息肉最为多见。

老年;胃息肉;病理分析;内镜观察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 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 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 但部分胃息肉可发生癌变。胃息肉患者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 故早期诊断不易。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并接受治疗的胃息肉老年患者, 对常见胃息肉进行病理分析、内镜观察并且记录患者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并接受治疗的胃息肉老年患者100例, 患者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腹胀、不适。患者平均年龄(72.2±11.8)岁, 男57例, 女43例。纳入标准:年龄60~80岁, 无严重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排除标准:①纳入研究时有恶性心律失常者、未控制的3级高血压者。②有恶性肿瘤或精神病者。③不能正确主述者, 入组前3个月参加过其他研究者。

1.2 胃镜检查方法 患者进入检查室后, 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 进行咽喉麻醉, 然后通过电子胃镜进行检查, 观察部位为食管、胃底、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重点记录胃息肉直径、生长部位、数量、大体形态等, 根据息肉在内镜下的形态, 采用日本山田分类法将对胃息肉分为四型:山田Ⅰ型、山田Ⅱ型、山田Ⅲ型、山田Ⅳ型。

1.3 病理检查 对胃息肉采取直接活检摘除, 对于数量>3个的胃息肉, 以最有代表性的息肉做病理检查。由本院病理科取得副主任级别的医生进行观察记录。

1.4 治疗方法 ①胃息肉≤0.5 cm时, 采取钳除术;②>0.5 cm隆起基底部的扁平胃息肉, 采取高频电灼。③>0.5 cm息肉底部明显狭小, 形成蒂的胃息肉以高频电圈套摘除。胃镜检查结束后进入观察室观察15 min, 术后禁食, 根据恢复情况给予流质饮食、抑酸补液等支持治疗。

1.5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不同年龄患者的息肉病理类型。②比较胃息肉的形态及病理。

1.6 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患者的息肉病理类型比较 60~69岁患者与70~80岁患者炎性增生性息肉比例、腺瘤性息肉比例、胃底腺息肉比例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增生性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腺瘤性息肉与胃底腺息肉。见表1。

2.2 胃息肉的形态及病理比较 炎性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中以山田Ⅱ型最为好发, 山田Ⅰ型、山田Ⅲ型、山田Ⅳ型发病比例基本类似。见表2。

表1 不同年龄患者的息肉病理类型比较(n)

表2 胃息肉的形态及病理比较(n)

3 讨论

电子胃镜下胃息肉多表现为丘形、半球形, 表面光滑,颜色与正常黏膜相同。有学者对2093例老年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结果在201例患者中检出胃息肉, 检出率约10%, 对于胃息肉的发病年龄和性别, 研究指出60~70岁为好发年龄, 但是男性和女性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异。本次研究中发现60~69岁患者检查出55例胃息肉, 70~80岁患者中有45例检查出胃息肉。

胃息肉病理中有炎性增生性、腺瘤性、胃底腺息肉、错构瘤、炎性纤维性息肉等。但本次研究中未发现有息肉炎性纤维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 可能与统计样本少有关。根据日本山田分类法, 作者对胃息肉分为四型:山田Ⅰ型、山田Ⅱ型、山田Ⅲ型、山田Ⅳ型, 本次研究中发现山田Ⅱ型胃息肉患者最为好发。炎性增生性息肉在胃镜下多表现为半球型, 表面光滑, 顶端浅溃疡, 显微镜下, 腺体隐窝变长、扭曲,增生腺体上皮细胞呈单层, 核分裂少见, 有少量炎细胞浸润,常见于胃黏膜炎症的患者, 很少有恶变倾向[1]。

胃底腺息肉在胃镜下表现为光滑、无蒂、可单发或多发,多见于胃底及胃体部,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后胃底腺息肉可停止生长。腺瘤性息肉在胃镜下表现为多叶状, 显微镜下, 腺体增生密集, 腺上皮细胞排列拥挤, 细胞核呈笔杆状单层或多层排列, 核分裂多见, 癌变率较高[2]。可能腺瘤性息肉带与胃癌有相同的生物学性质[3]。此外对于息肉的生长部位的不同, 造成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 如幽门部的息肉可脱入幽门管出现幽门梗阻, 而生长于贲门附近的息肉可有吞咽困难。

综上所述, 老年人群中胃息肉发病率较高, 其中以炎性增生性息肉最为多见。

[1] 白贤女, 王彦铭, 王超.胃息肉的病理表现.黑龙江医学杂志, 2014, 28(5):827-830.

[2] 徐世平, 张子其, 王孟薇.115例老年人胃息肉临床及病理观察.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2, 19(4):271-273.

[3] 熊枝繁, 曹仕琼, 谢红英, 等.126例老年人胃息肉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临床荟萃, 2012, 17(5):1436-143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038

2015-05-04]

225700 江苏省泰州兴化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猜你喜欢

山田腺瘤息肉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对局中的平衡观
对局中的平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