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脾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2015-05-06马守军陈士兵万明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胰腺炎胰腺螺旋

马守军 叶 波 陈士兵 万明军

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脾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马守军 叶 波 陈士兵 万明军

目的 研究分析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脾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 比较分析患者临床手术资料与CT表现, 根据患者脾改变情况以及腹腔出血情况,将26例急性胰腺炎脾并发症患者作为观察组, 49例单纯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病变程度。结果 观察组脾梗死15例, 腹腔大出血3例, 脾包膜下积液7例;经增强CT检查, 胃底静脉曲张2例, 腹腔动脉和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各1例。在病变严重程度上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便于急性胰腺炎脾并发症的显示, 尤其是脾血管性病变, 同时急性胰腺炎脾并发症也表明患者病变程度严重。

螺旋CT;急性胰腺炎;脾并发症;诊断价值

由于急性胰腺炎脾并发症发生几率比较低, 因此在临床诊治很容易被忽视, 一旦发现确诊时往往病变比较严重, 加大了治疗的难度[1]。本次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 分析近年来到本院实施诊治的26例急性胰腺炎脾并发症患者螺旋CT检查诊断情况, 同时和单纯急性胰腺炎患者病变程度进行比较,以探讨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脾并发症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7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经手术病理检查有26例急性胰腺炎脾并发症患者, 将其作为观察组, 剩余49例单纯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0例, 女16例,平均年龄(46.8±5.2)岁;对照组男20例, 女29例, 平均年龄(47.1±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螺旋CT检查诊断, 其中有55例患者从膈顶扫描到盆腔, 20例患者从膈顶扫描到脾下极平面。重建间距在2~5 mm, 层厚为5 mm。40例患者实施增强扫描, 其中有20例患者脾异常, 速度为2.5~3.5 ml/s, 造影剂为优维显300 mgI或者370 mgI, 采取高压注射, 双期扫描, 其中动脉期为35 s, 门静脉期为65 s。在增强扫描过程中, 自胰腺下极的层面开始向膈顶和平扫相反的方向进行扫描, 以免其受到呼吸运动的干扰。以Ranson标准评判两组患者病变程度, 即1~2分表示B1, 3~5分表示B2, >6分表示B3, 其中B2和B3均属于重症急性胰腺炎。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经螺旋CT扫描检查, 脾梗死15例, 腹腔大出血3例, 脾包膜下积液7例;经增强CT检查, 胃底静脉曲张2例,腹腔动脉和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各1例。两组患者病变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对比(n)

3 讨论

所谓急性胰腺炎是指多种病因激活胰腺内胰酶而造成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出血、水肿或者坏死的一种炎症反应, 其临床特点为急性上腹痛、血胰酶增高、恶心、发热以及呕吐。经手术和CT诊断, 本次研究有3例患者腹腔大出血, 其中2例手术前经CT确诊, 1例经术后回顾性确诊;经 CT检查显示1例患者于多个间隙积血, 2例患者为局限性积血。曾有学者报道指出腹腔积液CT值有利于单纯积液、腹腔出血以及腹腔脓肿等的评判, 当CT值>30 HU时提示可能存在腹腔出血;若在15~30 HU则提示腹腔有可能感染;若<15 HU则表示单纯渗液[2]。本次研究3例腹腔大出血患者平均CT值为51.3 HU。引起腹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胰腺动脉出血与胰周动脉出血, 多发于脾动脉。当脾实质坏死, 且导管受损,胰液渗出于自我消化期间对小动脉产生侵犯, 导致其破裂出血, 或者形成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本次研究腹腔动脉和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各1例, 经CT扫描显示为患者小动脉断面明显增粗。有学者曾指出脾静脉与胰周门静脉交叉位置是出血最常发的地方, 是由于脾静脉和胰体尾部相毗邻, 急性胰腺炎患者该处胰腺组织坏死, 且形成假囊肿, 再加上受感染以及胰酶释放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脾静脉栓塞或者受压,造成脾静脉回流, 通过胃短静脉, 接着再通过胃左右静脉到门静脉。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如下:胰腺坏死、胰腺囊肿或者假性囊肿;Ranson生化评分>3分;经Balthazar分级为D级(胰腺渗出明显, 胰实质内液体积聚)和E级(胰腺内外液体积聚、胰腺囊肿、胰腺坏死等)[3]。本次研究经过Ranson生化评分, 观察组中急性胰腺炎脾并发症患者Ranson生化评分≥3分的有17例, 对照组单纯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19例,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该结果来看, 采用螺旋CT扫描检查, 可及时发现患者脾血管病变情况, 同时和单纯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相比较, 急性胰腺炎脾并发症患者病变程度比较严重。有学者认为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属于严重并发症, 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 急性胰腺炎患者若腹腔大出血, 很容易造成失血性休克, 再加上感染、胰酶释放以及坏死等, 渗液可沿着腹膜后间隙不断扩散, 而最终使多器官衰竭, 导致患者死亡。

综上所述, 在急性胰腺炎脾并发症的临床检查诊断中,应用螺旋CT扫描有利于脾并发症的显示, 特别是脾血管性病变, 同时急性胰腺炎脾并发症也表明患者病变程度严重,需及时进行治疗, 以改善预后。

[1] 杨浩, 尹家保, 周素芬, 等.超声造影对急性胰腺炎分级诊断的临床意义.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 23(12):892-894.

[2] 郝风华, 张建红, 崔冰, 等.急性胰腺炎的肝脏CT表现与病因探讨.吉林医学, 2013, 34(10):1824-1825.

[3] 钟跃, 罗燕, 卢强, 等.超声造影评价急性胰腺炎严重度的初步研究.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 14(9):589-59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029

2015-06-18]

441200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

猜你喜欢

胰腺炎胰腺螺旋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旋风“螺旋丸”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奇妙的螺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