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疆大学在校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及英译能力的调查研究

2015-04-28古丽娜加孜勒别克麦尔哈巴亚森江

科技视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哈萨克族通过率学院

陈 哲 古丽娜·加孜勒别克 麦尔哈巴·亚森江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0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如何继承并发展灿烂的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国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因素,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的关键问题。然而多年来,除个别文科专业外,国内各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宣教力度不够,即使在英语教学中也只注重英语的输入而忽略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导致母语文化缺失现象在中国各高校的普遍出现[1]。面对英语的普及和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华民族文化出现了危机。此外,在2013年12月份举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题从句子改革到段落翻译,考点主要集中在与中国的 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内容方面,在总分中占15%的权重[2]。但是由于多年英语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许多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翻译、阅读及写作等方面显得较为薄弱。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习得变得迫在眉睫。

调查时间:2014年5月20-30日

调查对象:新疆大学大二、大三各民族学生。共发放900份调查问卷,回收860份,回收率为95.6%,有效调查问卷为824份,有效率为95.8%。

调查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对大二、大三年级16个学院的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从四个角度进行整理和分析:不同学院、民族、性别和年级。共25道选择题。

1 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

1.1 不同学院

此次调查共有16个学院参与,4个文科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经管管理学院、旅游学院;4个理科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8个工科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信息与通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

1.1.1 四六级通过率。据调查显示文理工科四级通过率普遍在40%-60%之间,六级在7%-30%之间,文科学院四、六级过级率普遍高于理工科。四六级都未通过的比例 (除人文院和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25%)大多分布在50%左右。

1.1.2 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程度。文科学院与理、工科学院进行对比,表示非常感兴趣的人分别在23%-39%、8%-35%、18%-49%之间;各学院过半学生都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少于7%的文、理科学生对传统文化丝毫不感兴趣,而工科学院不感兴趣比例较高,其中机械工程学院达到了24%。可见,工科学院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和兴趣度有待提高。1.1.3 影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及英译能力的主要原因。各学院选择不感兴趣、不了解、学习压力大、学校不受重视原因的大多在20%左右,而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没太大作用和传统文化跟不上潮流的普遍低于15%。其中理工科学院选择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了解的比例较高。

1.2 不同民族

新疆民族众多,参与问卷调查的除了新疆大学汉族学生外,还有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以及蒙古族非预科的少数民族学生。

1.2.1 四六级过级率。汉族和回族学生四级过级率都高于45%,其他民族学生则普遍低于35%。而六级过级率普遍不高,维吾尔族、回族和哈萨克族学生六级过级率都低于10%。其中哈萨克族和维吾尔学生由于语言原因和学校没有规定必须通过四级才能取得学历证书,四六级未通过率皆大于60%。

1.2.2 传统文化感兴趣程度。30%-40%的汉族和回族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大多数各族学生都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只有不到10%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蒙古族学生对传统文化没兴趣。

1.2.3 从汉语和英语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所达到的程度。各民族学生中有20%左右认为自己无论是汉语认知还是英语翻译都掌握的很好。超过一半以上的各民族学生认为自己只掌握了汉语认知,对于传统文化的英语翻译还存在着一些欠缺。不少少数民族学生(22.8%的回族学生、24.1%的哈萨克族学生、12.5%的维吾尔族学生和15.8%的蒙古族学生)还存在汉语障碍,在汉语传统文化认知方面未能很好的掌握,英语方面认知及翻译更是困难。

1.3 不同性别存在的传统文化认知上的差异

1.3.1 四六级过级率。男生四级过级率为37%,女生为46%,可见女生四级过级率高于男生,但在六级过级率上,两者都小于10%,无明显差距。

1.3.2 对高校开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必要性的不同态度。90%以上的的男女生们都认为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只有4%的女生和9%的男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此类课程。这说明除了极少数学生外,大部分人都认识到了传播传统文化上在高校的必要性。

1.3.3 日常生活中男女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学生选择电影或电视剧、课堂、书籍和网络的比例要高于选择讲座、学校活动、旅游。其中男生更倾向于通过学校活动,旅游和网络了解传统文化,女生更愿意通过书籍、电影或电视剧、课堂了解传统文化。

1.4 不同年级

排除刚进校有些学生没有机会参加四六级考试的大一生和即将毕业大四生,此次调查集中于大二、三年级。

1.4.1 四六级过级率。大三年级在四六级通过率上比大二年级要高一些,大三年级四六级通过率分别是48%和12%,而大二年级通过率为37%和7%。二者未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比例分别占56%(大二)和40%(大三)。由此可看出高年级学生在多年学习英语的积累上比低年级过级率更高。

1.4.2 对于四六级考试中关于传统文化的考题是否会成为阻碍,大二、大三年级中认为一定会成为的分别占26%和21%,认为有可能会成为的分别占51%和58%,认为应该不会成为的分别占20%和15%,仅极少数人认为完全不会。大二、大三年级的大部分学生都把传统文化翻译题看作过级考试的拦路虎。

2 调查结果引发的思考与启示

2.1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提高和传统文化英译能力的培养。

2.2 在课堂上多向这些学生灌输中国传统文化,以此加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增加他们四六级过级率。

2.3 学校应担负起传播和教育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及其相关英语翻译的责任,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校园活动中。

3 结语

鉴于当前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欠缺,要改善这种状况,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大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教育,更需要在大学校园内增加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以此增强中国大学生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禀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1]李涤非.中国文化、中国英语与文化教学[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2]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12月改革 不再考完形填空[N].济南时报,2013(8).

猜你喜欢

哈萨克族通过率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基于高职英语教育效果市场化探索研究——以英语AB通过率为例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哈萨克族谚语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及实践
学院掠影
56个民族56枝花 哈萨克族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研究
提高CLEN通过率的策略与成效
淮北卫校2014年护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创新高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