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课堂结尾的教学设计

2015-04-27李雪

亚太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图法一堂课知识点

李雪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054-01

常言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很多教师在教研中把重点放在创新导入、优化教学等方面,却很少重视课堂结尾的设计。在公开课的结尾也多是练习题、留作业,伴随着铃声响起,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一堂课下来给人一种头重脚轻、戛然而止的感觉,殊不知,课堂结尾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课堂结尾会成为一堂好课的点睛之笔。课堂结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介绍一下笔者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总结归纳式结尾

在完成教学内容后,在结尾处对本节内容进行适当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本节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这也是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结尾方式。例如: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课的结尾可以小结为:a与F成正比,a与M成反比,平衡摩擦只一次,研究对象是小车。在《超重和失重》这一知识点结尾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尾方式,将这部分的知识点总结为:加速上升减速降,必是超重不要乱;加速下降减速升,才是失重不能忘。这样把需要掌握的结论精炼的总结出来,更方便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于这节课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在运用总结归纳式结尾时,也可以尝试让学生来总结,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和说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对比式结尾

这种结尾方式可以将新学的知识与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找到二者之间的相同点、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这种结尾方式便于我们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进行记忆,对比式结尾一般用于两个非常相近、学生较易混淆的教学内容。例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结尾时,我们可以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进行比较。将其共性与异性罗列出来制成表格,让学生记录并理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内容的理解,又方便学生记忆。

三、运用思维导图法设计课堂结尾

在课堂结尾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法,将语言、文字、图象三者紧密的结合起来,有效的利用图象对思维逻辑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体系,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知识的消化。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运用思维导图法来设计课堂结尾呢?思维导图有复习单元知识的“树”型图,主杆、枝干显示出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看起来美观好记但并不适用于课堂结尾,因为课堂结尾在一节课中所占的时间应在5分钟左右,所以在用思维导图结尾的时候,图象不宜太复杂,需要简单易懂且充分体现知识点间的关系 。

例如:在对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进行课堂结尾时,利用画思维导图结尾时,我是这样来构图的。

在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课堂结尾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思路,让学生自己来构图,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四、游戏式结尾

一堂课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快下课时就会倍感疲惫,如果能够在结尾时设计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愉悦和欢笑的同时,更好的掌握了所学内容,岂不一举两得。例如:在讲完《自由落体运动》后,让学生做一下测试反应时间的小游戏,两个同学互相配合,看一看谁的反应更快。并请同学们来解释一下这其中的道理,如果时间允许,再来计算一下,每个人的反应时间。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果能保持这样良好的状态,对下节课的学习也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五、实验式结尾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实验是我们探究的重要部分。现在很多学校都会配备物理实验室,教材中涉及到的实验基本能够在实验室完成,做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规律和定理的内容,而且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验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实验仪器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小装置,这样更方便携带,也能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例如:在《实验:研究平抛运动》这一节内容时,可以用饮料瓶和吸管自制研究平抛运动轨迹的小仪器。而在研究《弹力》时,还可以用玻璃瓶和细管自制观察微小形变实验装置。在课堂结尾时介绍如何自制这样的简易装置,给学生看它的演示效果,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课下自己去做。这样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六、播放视频结尾

在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后,可以在结尾处通过播放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视频,来适当扩充一些内容,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必修二《宇宙航行》结尾时,可以视频播放我国在航天领域中的探索和科学家为实现航天梦所付出的辛苦。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航天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操,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七、呼应式结尾

有些课堂是采用提问形式进行导入,这样做可以很迅速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产生紧张感。但如果最后得不到问题的答案,长此以往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结尾时应注意,如果采用问题导入就要有呼应的结尾,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在课前提问:为什么系安全带对行车人员这么重要?学生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可以先卖个关子。学习完本节内容后,再请同学们来回答课前的提问,相信会得到更全面的答案。这样的效果会比学习完内容再提出问题更好,因为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会更认真的听课从中寻找答案。

课堂结尾的方法有很多,以上只是本人对于课堂结尾设计的一些看法。课堂结尾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课堂结构,只有教师在思想上认识到结尾的重要性,精心的设计课堂结尾,并在教学中认真实施,才能不断提高结尾的艺术性。好的结尾不但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还能让教师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课堂结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让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设计出更多符合学生实际的结尾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法一堂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浅析基于因果图法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
有趣的一堂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基于因果分析图法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探讨
基于博弈论和雷达图法的黑启动方案评估
溜走的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