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幼儿探究学习

2015-04-27王婧

亚太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意义学习人本主义创设

文/王婧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幼儿探究学习

文/王婧

“探究学习”是指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1]在探究学习的众多学习理论基础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和以过程为定向的学习方式,关注儿童的学习潜能以及情感的重要作用。人本主义的核心思想也正是探究学习中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幼儿的探究学习无论是在学习的实质还是学习者与教学者的地位上都具有一些特质,既具有所有探究学习的共性,又不乏自身的个性。

一、幼儿探究学习的实质

首先,罗杰斯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两种,认为无意义学习是一种抹杀了个人特性的学习,只涉及心智训练的学习。而有意义学习即指对个人产生重要意义与价值的学习。罗杰斯强调的是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两者之间关系,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即强调了学习与个人特点、兴趣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这时动作被内化为具体形象思维,幼儿直接作用于环境而获得的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关键。[2]因此,只有在真实的问题、具体的情境中,幼儿才能实现有意义学习,才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他们更投入地从事探究学习活动,并产生较持久的学习效果。

另外,在教学评价这一关键性环节中,罗杰斯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结果。而幼儿的探究学习的评价,则强调评价应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评价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和意义的最好评价方式便是自我评价。所以在评价时应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方法进行,真正做到在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同时又关注到孩子们的“一百种语言”。

最后,人本主义学习观由于强调学生天赋、潜能的作用,过于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的同时也就忽视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也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所以在幼儿探究学习中,为了弥补由于探究性学习所造成的缺陷,应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视教学内容的具体性质来定到底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以接受性学习作为探究性学习的补充。

二、幼儿在探究学习中的地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非常关注儿童的学习潜能和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人本主义学者指出,学习的目的是让儿童更好地感受自己、接纳自己。首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将每个儿童都看作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并且都是有价值、有能力的个体;同时,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尊重每个儿童的不同情感和看法,并相信他们都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这两个观点均说明幼儿应当得到成年人的尊重,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

另外,人本主义强调主体意识的实现。主体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特别是正面和积极的态度,包括自信、自主和自我肯定。[3]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的自我实现也置于最高一层。幼儿在探究活动中,虽然暂无法体会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但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也逐渐发掘了自己的潜能,也学会了对自己做出正面、积极的评价,使自己小小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这与人本主义教学法中的体验成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幼儿探究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人本主义的非指导性教学是指教师与儿童形成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不是权威者、评判者,儿童也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者、被控制者。在幼儿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在不同的阶段要担负起不同的任务。在探究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对活动的目标、过程进行总的预订,并做出充分准备。在探究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作为活动进程的促进者,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促进幼儿主动进行探究、思考,并协助幼儿解决各环节的障碍。另一方面又要作为参与者,设身处地地从幼儿的个人能力及情感出发,对幼儿个人或小组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还要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对不同幼儿做出不同的积极评价,以确保幼儿真正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在课下,教师需要作为一个反思者,反思本次活动的进程以及出现问题,有必要时便于其他教师讨论,从而为以后的其他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四、幼儿探究学习中的环境创设

幼儿探究学习中的环境可大致分为软件和硬件两种。其中软件的环境是指幼儿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同伴的相处,以及自身的情绪体验;硬件的环境主要是指幼儿教育机构以及幼儿班级、课堂上的环境布置等。

就软件的环境来说,幼儿在探究学习中的两个重要伙伴分别是幼儿教师和幼儿的同伴。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应该为幼儿创设民主、安全、温馨、相互理解、支持的探究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才较少感受到压力,可以减少紧张,从而能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中,取得更大的进步。除了关注环境氛围的创设外,教师还应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幼儿产生的影响,因为教师的眼神、评价都对幼儿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

对于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与同伴的相处,罗杰斯提出了交朋友小组的学习原则,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在交朋友小组中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幼儿可以解除各种压力以及戒备心理,与小组其他成员和睦相处、交流合作,共同为本组的学习目标努力。在这一过程的进行中,幼儿体会到了彼此间的信任与尊重,小组的合作在一种温馨、友爱、和谐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就硬件的环境创设来说,首先,要使幼儿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这里主要是指生理上的安全。例如教师环境创设的安全性,教具、玩具的安全性等等,这些是幼儿进行探究的最基础保障。其次,要使硬件环境的布置有利于满足其他高层次的需要,突显环境的隐性价值。即要利用环境给幼儿的探究“引路”,在探究开始前作铺垫,在探究进行中给幼儿留下思考余地,给幼儿表现机会,在探究活动结束小结时使幼儿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并使幼儿对为开展的探究学习充满兴趣。最后,学习环境的创设最好由幼儿自发设计,教师辅助指导,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以及对后续探究过程的兴趣。

[1]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第363页

[2]张宪冰.幼儿探究性活动特质的三维视界.学前教育研究,2003(2)

[3]杨萍.学会生存首要的是学会学习——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启示.教育与职业,2003(7)

G420

A

2095-9214(2015)02-0012-01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意义学习人本主义创设
意义学习,价值教育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意义学习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特点
提取式学习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对有意义学习的影响——来自《科学》的文献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