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力于肝病防治研究与成果转化
——记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研究员肖佳

2015-04-26肖延胜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暨南大学酒精性肝病

○文/肖延胜

致力于肝病防治研究与成果转化
——记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研究员肖佳

○文/肖延胜

肝炎是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从2011年起将每年的7月28日确定为世界肝炎日。众多研究者长期致力于肝病防治的研究,暨南大学副研究员肖佳就是他们中的一位。

目前,肖佳已拥有相关研究的国家专利两项:《单细胞凝胶电泳装置》和《一种靶向抗肝癌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坚持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并行,是肖佳为自己选择的肝病研究之路,在这条路上,他正走得风生水起。

丰硕的科研成果

肖佳进入肝病学习、研究领域开始于200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山大学、香港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受聘于暨南大学,继续从事与肝病研究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扎根于肝病发生和治疗机制一线研究,肖佳的研究成果丰硕,十年间他已经实现多个“首次”。

肝脏疾病发生机制研究中的“首次”

在肝脏疾病发生机制研究方面,他首次发现了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1)对于急性肝衰竭的内源性保护作用,这项成果发表在国际毒理学会官方出版物、国际毒理学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毒理学》(Toxicological Sciences)上。不仅如此,在急性肝衰竭、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癌等疾病上,肖佳的研究还成功揭示了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细胞自我吞噬反应对病理发生发展的作用、炎症小体3和硫氧还蛋白对于酒精性脂肪肝的促进作用、自我吞噬和细胞凋亡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过程中的相互拮抗作用等。

提取物治疗研究中的“首次”

在使用提取物治疗肝脏疾病的机制研究上,肖佳首次发现大蒜素可以有效保护急性肝衰竭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并详细阐明了大蒜素能够特异性抑制肝癌生长发生的分子机理。他的研究成果还首次详细揭示了绿茶提取物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机制。

枸杞多糖对于肝脏疾病的治疗,也是肖佳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他在国际上首次对枸杞多糖引起“上火”反应开展免疫机制上的研究。他还确定了枸杞多糖肝保护主要的有效成分,完成枸杞多糖对于肝脏和神经系统相互作用调节的机制,相关研究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肖佳发表在《民族药物学期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的文章,不仅获得了较高的引用率(Google Scholar数据,45次),他还因此受邀撰写由拥有150年历史的国际顶级科学出版社——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出版的《枸杞与人类健康》一书中英文版和中文版的章节。

肝脏疾病和再生医疗领域研究中的突破

肖佳与泰天恒集团签约

在该领域,肖佳主要研究了人类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肝脏疾病的治疗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改进,为今后临床上再生医学治疗急性肝病提出了新的思路。他还证明了间充质干细胞内源抗氧化压力水平对于干细胞移植后的存活和治疗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应用临床常用抗氧化剂伊达拉奉可以有效提高其存活时间和对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效果,研究成果刊载于《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并引起极大关注。肖佳目前正与多家单位合作,开展了利用干细胞分化成不同肝脏细胞后在新型纳米材料上进行组装,形成具备正常肝功能的3D肝脏的研究。该项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初期数据,并已获得广东省重大专项(400万元)的经费支持。

成果转化初见成效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是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对于自己在肝病防治研究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肖佳在不断推进研究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与产业界的合作。为了让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肖佳与深圳市泰天恒医疗健康集团(以下简称集团)达成共识并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集团事业起步于2003年,是一家以大健康产业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投资企业,经营领域包括生物技术、智慧医院、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大健康行业专项投资等。集团旗下现拥有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秉承“客户第一、快速响应、学习创新、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在国内首创“绿色医疗”的经营理念。

由于有着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2014年开始,肖佳与集团下属泰华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在免疫治疗技术领域开展合作,并希望依托其雄厚的研发实力和持续的研发投入,以泰华现有成熟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及干细胞再生医学的理论研究为基础,积极推动临床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首先,肖佳战略性的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调节性T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方向,并与泰华细胞展开了深入的研发合作。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他与暨南大学邢飞跃教授组的合作研究成果最终发表于《自然》(Nature)的子刊、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结合这项发现,肖佳在免疫系统的炎症信号和氧化应激信号方面的其他研究,首度合作就帮助泰华细胞在2014至2015年度实现了飞跃性的税收增长。

另外在老蒜水溶性成分SAMC抗肝癌的机制合作研究方面,肖佳首次从植物天然有效成分中发现了其发挥特异性抗癌作用的具体信号通路,解析了SAMC进入肝癌细胞的“第一受体”和下游具体信号传导途径。想到这一发现背后巨大的产业化价值,作为集团的高级科学顾问,肖佳随即主持开展了一项旨在研究老蒜有效成分分离纯化工业技术和相关标准的开发产业转化项目,该项目最终落地在由泰天恒集团全资资助的(香港)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预计近期将会有相关产品推向市场。

这一项目的顺利进行,为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也是研究院转化平台紧密衔接科研院所和资本市场的一次成功的实践。同时,肖佳自己认为,与企业紧密的合作也为他“科研造福于民”的个人梦想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再接再厉创佳绩

科研和成本转化的同步推进,让肖佳看到科研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路就在脚下,对于未来他有了清晰的规划,并且充满信心。

在继续开发基于干细胞的可供临床移植的3D肝脏组织,提高干细胞和干细胞分化组装后组织的移植效率和安全性研究方面,肖佳未来实现的突破,不仅有望解决目前困扰临床界肝脏移植的两大主要问题,还将为干细胞基础研究和成瘤性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路和信息。

肖佳团队对炎症小体在肝癌及其他重大肝脏疾病发生过程中机制的详细研究,将对各种主要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找到新的关键信号通路和治疗靶点,也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小分子化合物药物候选,拓展当今的临床药物治疗思路。

众人拾柴火焰高。目前,肖佳已与暨南大学/香港大学苏国辉院士组、香港大学郑颜儿教授组、香港大学林彬教授组、昆士兰大学凌明达教授组等开展了长期深入的合作,合力推动肝病防治领域的研究。

选择了全球性的公共卫生研究课题,肖佳义无反顾,并且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暨南大学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派系撕裂校园”:暨南大学驱长风潮研究(1933—1934)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2016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暨南大学成功举办
肝病很复杂,久患肝病未必成良医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
暨南大学 实施外招生教学模式 大胆探索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