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痛1号方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临床研究

2015-04-26施仲义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2期
关键词:肝郁肿块乳房

谢 婧,施仲义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2.温州市中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乳痛1号方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临床研究

谢 婧1,施仲义2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2.温州市中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目的:研究乳痛1号方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乳痛1号方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小金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乳痛1号方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乳腺增生;乳痛1号方;小金丸

乳腺囊性增生是以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以下简称乳腺增生)。在我国,该病占所有乳房疾病的75%[1],发病年龄范围也逐渐增大,18~60岁均可见。西医认为内分泌激素紊乱或乳腺组织对激素的高敏感性是乳腺增生的主要病因,而乳腺腺体的非典型性增生与乳腺癌前期病变密切相关。故对该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采用自拟乳痛1号方治疗70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温州市中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40例乳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2.5岁,病程0.5~12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排除肿瘤及有胸部手术史者,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脑血管疾病以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患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和肿块,多为胀痛或刺痛,月经前加重,经后缓解或消失,且可随喜怒消长。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乳痛1号方治疗,药物组成为柴胡、白芍、熟地、香附、元胡、浙贝母各10g,瓜蒌皮、川楝子、陈皮各15g,川芎9g,夏枯草30g,蒲公英30g,蜜甘草5g。每日1剂,分两次水煎,混合得药汁400mL,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对照组患者采用小金丸治疗(生产厂家:成都永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Z20013119),每次 6 粒,每日 3 次,口服。

两组患者均以 1 个月经周期为 1个疗程,月经期间停药,连服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痊愈患者追踪随访2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颁布的临床疗效评估标准[2]。治愈:乳房疼痛感消失,肿块消除,治疗结束后随访 3 个月未复发;显效:乳房疼痛消失,肿块缩小超过1/2;有效:乳房疼痛减轻,肿块缩小不足1/2;无效:乳房疼痛未减轻或加重,乳房肿块未缩小或增大、增多。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 病案举隅

患者倪某,女性,25岁。平素急躁易怒,工作压力大,每于月经前半月乳房胀痛不适,经后缓解,以往未予以重视及治疗。后疼痛逐渐加重有时牵及腋下,且可迁延至经后,遂于 2014年10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双乳皮肤及外观无异样,左乳外上象限均可扪及团块状增生样肿块,大小约2.5cm×1.5cm,质硬,压痛(+++),右乳未及明显肿块,双侧乳头挤压未见明显溢液,双侧腋下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查双乳彩超示:双侧乳腺增生,右乳结节(增生可能)。性激素水平:LH:9.32IU/L;FSH:3.22IU/L;P:20.36ng/mL;E2:87.5pmol/L;T:0.2ng/mL。查体:舌暗红,苔薄略腻,脉弦。采用乳痛1号方治疗,连服1个月经周期后,疼痛明显减轻,肿块缩小,继服 2 个周期后,上述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彩超检查示:乳腺增生结节影消失。复查性激素:LH:6.62IU/L;FSH:5.50IU/L;P:13.54ng/mL;E2:65.0pmol/L。停药3个月后随访2个月,未复发。

4 讨论

乳腺增生属于中医“乳癖”“乳痞”“乳核”范畴,肝郁痰凝证为“乳癖”常见证型之一。明代陈实功有云:“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怒恼伤肝,郁结而成”[3]。中医认为乳头归肝经,乳房归属脾胃经。肝属木,主疏泄,喜升发而恶抑郁,若肝气不舒,必将导致肝气郁结。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脾属土,主运化水谷和津液。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凝;肝郁则脾弱,肝气郁滞致脾失健运,水谷津液运化失常,聚而为痰浊,痰浊血瘀凝于乳房为乳癖。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热,饮食多滋腻,聚湿成痰,又因社会压力大易导致患者情志不畅。乳痛1号方是我院乳腺科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研发而成的中成药,方中柴胡、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夏枯草辛开苦散,蒲公英、浙贝母、瓜蒌清热解毒,化痰散结;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元胡为止痛佳品,三药合用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白芍养血敛阴,平肝止痛;熟地补血滋阴,以防清热太过而致体虚;陈皮功善理气健脾和中,燥湿化痰;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以通为用,散中有收,清中有补。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拟乳痛1号方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5.

[3] 杨慧霞.乳癖证治的古今文献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7-10

谢婧(1992-),女,江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乳腺外科。

R285.6;R655.8

A

1673-2197(2015)22-0135-01

10.11954/ytctyy.201522068

猜你喜欢

肝郁肿块乳房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自拟方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
准妈妈 请小心呵护乳房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长着乳房的大树